昨天看了《疯狂的外星人》,这本片在国外被强制下架,确实里面对于老美的一贯的英雄主义,完美大脑的形象进行了嘲讽,美国队长的梗,吃屎的梗,还有带锣大战外星人的梗,无一不显示平时自以为无畏,聪明又勇猛的老美,在面对未知时的那种内心的恐惧,以至于发生的一系列丑态。
而我们自己呢?我们能保证我们自己在面对一切未知的时候,不是运用之前的固有思维去做相应的判断乃至行动吗?
这里要提到一个心理学概念-知识的诅咒,一旦你知道了一个信息(学会了一样东西),你就很难想象你不知道该信息(没学会该东西)的情景。就像是你已经知道的那些信息“诅咒”了你。
“知识的诅咒”来源于1990年伊丽莎白·牛顿(Elizabeth Newton)在斯坦福大学所做的关于一个简单游戏的研究。在这个游戏中,她把参与者分为两种角色:“敲击者”和“听众”。每个敲击者会拿到一张有25首名曲(针对美国人民)的清单,例如《祝你生日快乐》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每位敲击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从中挑选一首并通过敲桌子把这个节奏敲给听众听,然后让听众根据敲击的节奏猜出歌曲。
这个游戏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艰巨。在伊丽莎白的实验过程中,敲击者敲出了120首曲子的节奏,而听众仅猜出了其中的2.5%,也即120首里的3首。更有趣的是,在听众猜歌曲名前,伊丽莎白让敲击者预测听众猜对的概率,他们预测概率为50%。
敲击者传递的信息40次中才有1次被理解,但是他们认为2次就有1次,为什么呢?
当一个敲击者敲打的时候,他听到的是他脑子里的歌曲。因为他知道那首歌的歌名,比如说“祝你生日快乐”,于是他的脑海里一直在循环着这首歌——不可能避免在脑中听到曲调。但是对听众来说,他的脑袋里没有“歌名”这个信息,他不知道这首歌具体是什么,也就听不到这个曲调——他们所能听到的知识一串分离的敲击声,就像是战争时期的发电报的声音,嗒,嗒嗒,嗒嗒嗒。
在试验中,听众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辨出乐曲,敲击者对此感到震惊:难道不是很明显就能听出来吗?
做一个敲击者很难。问题在于敲击者已拥有的知识(歌曲题目)让他们想象不到缺乏这种知识会是什么情形。当他们敲击的时候,他们不能想象听众听到的是那些度里的敲击声而不是一首曲子。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一旦我们知道某样东西,我们就会发现很难想象不知道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同别人分享我们的知识变得很困难,因为我们不易重造我们听众的心境。
剧中美国人之所以吃屎,是因为知道那是外星人带来的基因球,而之所以认为那就是外星人,是因为装备,而最后之所以认为锣能够打败外星人,是因为曾经的一段经历,看,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是知道,这个知道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成功的“诅咒”了一向认为自己很聪明的美国人。
所以,你知道的越多,不一定就代表着越有智慧, 你吃东西,知道去选择少油,低糖的,那样会让身体健康,知识呢,也要慎重选择入眼的,入耳的,那样会让你的灵魂健康,一个健康的灵魂才有可能拥有智慧。
知识的诅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