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孩子:哪一个不是你的儿子?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弟兄二人,父母都是不到五十岁的人。主人公排行老二,一直待在家中务农。哥哥在外边承包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钱也挣
的很多。为了叙述方便,主人公就用小刘代替。
小刘结婚后,就没有外出,一直待在家里务农,妻子在街边摆一个烧烤的摊位。小两口每一天都起早贪黑的生活。按照农村的习俗,哥哥在外边定居,老人大多数时候都会和农村的待在一起,方便养老。小刘的父母在他结婚之后,就离开家去给老大照顾小孩子。老大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需要接送。村里一家过白事的时候,小刘帮忙的时候,摔断了腿,只能怪在家里睡床静养。儿子已经出现了意外的时候,父母都没有及时回家帮助照顾一下。小刘的妻子除了出摊之外,还要照顾受伤的他。小刘的母亲始终以老大的孩子需要人照顾,一直没有回到家中。
小刘两口子除了父母不帮助之外,更让二人烦心的事情是一直没有孩子。妻子曾今怀孕过一次,可是,胎儿发育不好,自动流产。自此以后,再也就没有怀孕的迹象。按照正常
的农村思维,父母一定会焦虑,会催着孩子去检查。可是,小刘的父母认为已经有了孙子和孙女,小刘有没有孩子都无所谓。长时间待在农村,小刘夫妇经济收入非常的有限,再加之受伤,家里的经济出现危机。最后,二人决定外出打工。小刘地父母一直认为,大儿子太有出息了。读书的时候,几乎都不需要钱,会有办法。尤其让母亲骄傲的事情,大儿子读中专的时候,有好几个姑娘抢着为儿子付钱,都争着成为儿子的老婆。大儿子的优秀是自小就有的。大儿子夫妻承包的油站,虽然有一点辛苦,但是收入是非常的可观。母亲认为,他一直帮助老大带孩子,就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升。至于小儿子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切都是造化。至于有没有孩子,更是不愿意去催的事情。母亲担心小儿子有了孩子,会让她的幸福生活终止。她更希望小儿子没有孩子。
父母心中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都是幸福美满。即使父母的生活过得不是很好,只要孩子的生活圆满,父母都是偷偷地高兴。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认知和价值观。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和亲情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始的亲情观念受到了挑战。父母的心中早已把孩子分成了三六等,更加情况的好坏区分对待孩子。这种势力的做法为未来埋下了一个祸患。孩子需要父母付出的时候,父母选择了享受,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违背伦常,选择了破坏亲情……等你需要孩子的时候,孩子的选择会让父母真正的醒悟。作为父母,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你们爱情的结晶,都是你们在这个社会上血脉的延长,何必厚此薄彼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