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O火起来了。币乎上也有了一些分析文章,比如今天威廉、果洛的文章。所以,概念和背景,相信不用老白再多说,老白这篇只说观点:
1,IEO和ICO本质区别在哪?
2,以celer为例,参与IEO能赚钱的原理是什么、什么人适合参与?
3,IEO的后续故事是什么?
1,IEO和ICO本质区别在哪?
就在一点:是否有明确的资本兜底,做项目风控。
ICO之所以玩不下去了,是因为市场到了拿个白皮书就出来圈钱的地步,没有第三方风控,项目方没有破釜沉舟拉高币价的决心,就会马上破发。一破发,故事讲不下去,然后一地鸡毛。
这些意在圈钱的项目方是没有动力来做它自己项目的风控的——因为上线不破发、甚至暴涨,好处是大家对ICO这个模式更有信心,对它没用。
这类项目方希不希望自己项目上所了涨?希望!愿不愿意自己付出成本来兜底?不愿意/没能力……有没有有资本实力有利益相关的人来兜底?没有。
所以很快就ICO一个破发一个,市场自发形成的故事,也讲不下去了。
我们再来看去年风风火火的交易挖矿,也被大家说是ICO的变种,为啥最后也惨淡收场?
——因为此时,交易所本身就是一个项目方,它到最后,已经没有能力来做自己这个项目的风控和兜底,不得不眼看着崩溃。
币安能把IEO玩得风生水起,(从而甚至圈内交易所出于虹吸效应不得不跟进)直接原因,是它上线的项目都暴涨了。而暴涨的根本原因,是它和背后的资本可以做项目筛选和控制。
还记得老白以前写的分析币安玩法的文章吗,币安这套玩法,一个个的项目只是浪,最后造起来的浪,价值是沉淀在BNB上的。所以,币安与它筛选的这些项目,是有强利益相关的。它有动机来做风控、做兜底;而作为头把交易所的实力,币安也有这个实力来实现兜底和风控。
说它有实力,也是相对的,你看它前面两个项目,盘子都非常小。所以币安要掌控好,并不难。
既有动机也有实力,IEO的背后,是交易所的风控和兜底。
2,以celer为例,参与IEO能赚钱的原理是什么、什么人适合参与?
虽然别的大所小所都开始跟进了,但要做分析,咱还是拿币安来比较具有典型性。如果发展到连币安也hold不住了,更小的交易所,就更难了。
celer是币安下一个IEO项目。根据已知消息,每个用户个人硬顶1500美元,共释放597,014,925枚CELR代币额度,价格为0.0067美元。CELR代币总量100亿枚,也就是这次差不多6%的量。
有趣的是,celer去年就已经进行过私募了,思慕价格0.015美元,每三个月解锁一次,三次解锁完毕,目前应该已经解锁过了。发现没,思慕价正好是这次众筹价的两倍。
这意味着什么?
1)这次外部筹码更多,价格管理难度加大;
2)众筹价是一次“半价出售”,所以,上线两倍以上才是正常。
第一部分里,咱们分析了IEO能够成立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做风控和兜底;那么现在,咱们来说说,背后风控和兜底的交易所,是怎么实现价格管理,从而做到风控的。
这个套路其实很简单——它通过少量的筹码、刻意压低价格来进行众筹发行;因为筹码足够少、价格足够低,要实现开盘若干倍,需要的资本力量,其实并不大……
何以见得是少量筹码、刻意压低筹码呢?
很低的个人硬顶、众筹总量又只有非常少的比例。
这不就是小米饥饿营销的套路吗……
饥饿营销的背后,是把市场价格压低,让大家通过抢购等非价格方式来实现分配;而等开盘后,再把通过抢购和限量压低的价格空间充分释放出来,辅以资本推动——终于,开盘N倍,不是梦。
看看CELR的IEO价居然只有同项目正常思慕价的一半,这个套路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那我们参与IEO为什么能赚钱?
因为抢到了被刻意压低价格、然后后面一定会被释放出价格空间来、甚至再被人为拉高的筹码啊!
所以,什么人适合参与?
理论上讲,人人都适合参与,因为抢到就是赚到。但参与一件事情是有机会成本的,对不同的人来说,是否划算,因人而异。咱们就以Celer来算算账:
1500美元额度,最多可以买223880枚CELR;如果每个人都满额购买,那就是最多有2666人可以抢到,绝大多数应该都会满额,咱们留点余地,就当3000人可以抢到。
前一个项目3万人参与,现在更火了,知道规则进来能赚的更多,所以毛估5万人参与,也就是中标率5%。
这次外部还有更多筹码,所以开盘整5倍会有难度,但是肯定不能让思慕的破发对吧,所以2倍保底有的,老白毛估(2+5)/2=3.5倍。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算出:
满额参与的收益期望值:1500*(3.5-1)*5%=187.5美元。
满额参与中标者最终收益:1500*(3.5-1)=3750美元。
注意啊,你需要搞定KYC账户和各种倒腾,这些都是有成本的;然后你如果弄了很多个账户,按照期望收益去计算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187.5美元/一个有效账户。
所以老白认为,衡量收益和对应的时间等各种成本,两类人比较适合参与:
一是可以搞很多账户,通过批量账号摊薄参与的成本,结构上实现高收益的;
二是不在乎自己的参与成本,愿意花时间折腾,主要是想体验一下这个过程的。
3,IEO的后续故事是什么?
根据老白第一段,我们可以推论——IEO模式的可持续性,就在于所选项目的质量、数量、规模,都必须在交易所能hold住的范围内。
所以,IEO会不会一地鸡毛,其实就看能不能保持住这个风控和兜底的能力和意愿。
风险在两点:
其一,实力hold不住。交易所挑出来的项目盘子太大,交易所的资金实力不足以hold住市场变化(小交易所这点风险很大);
其二,意愿没了。交易所不是做慈善的,归根到底,还是为利;所以,就算有这个资金实力,如果发展到,兜底所需付出的成本高于它能从中获得的利益,交易所就不会持续去兜下去了(币安控制一个月一次,这个节奏也是在降低这个风险)。
只要上述两件事发生一件,价格曲线幻灭,IEO的故事就讲不下去。所以,如果你要参与各个交易所的IEO,注意判断这个交易所和它对应打算上的项目盘子对比下,交易所的实力和意愿。
按照老白的看法,跟当初的交易挖矿一样,还是会玩脱的。因为资本兜不住市场越来越畸形的期待。
就像老白之前文章说的,这就是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跑得快游戏,要么玩到资本没有实力兜,要么玩到资本没有意愿兜。
所以,要么转型,要么更多资本注入……
记得上面的话吗,交易所不是来做慈善的,无利可图,则不会无限资本不断去填坑。一地鸡毛,是目前这种囤货居奇模式IEO的必然结局。
其实IEO这条路如果走向规模化,不依赖这些人造财富故事,那就是一个普通的项目融资功能,跟eos上项目发币一样的。相信这也是币安DEX和币安链应该走向的方向。
区块链融资没有未来吗?
当然不是。老白最近在写开放金融,其中,投融资,就是开放金融中必要的一环。
区块链融资必然是开放金融未来的构件,但IEO绝不是开放金融的典范,因为它并不开放。ICO倒是够开放,但缺乏风控,乱象层生。
那么,未来更合理的方式可能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关注老白正在逐步撰写的开放金融系列,以后会写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