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问家长:用三个词来形容你看见的孩子
大家晚上好,不知道吃饭没有。因为我等一下八点会有一个课需要上,所以把咱们的分享提前到八点。大家可以发现在这两次的分享当中,我故意在早上发起一个讨论,然后再到晚上来做一个分享,其实是让大家在互相交互的过程当中去看见自己是如何看待当下的,看见自己与孩子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用三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孩子,可以看见大家的词,其实都是非常正向,非常灵动的,但为什么在我们与实际的相处当中,却会出现一些摩擦?
大家 想想这个关键词是我们自己当下的他是如此?还是我们所期待的他应该如此?我会和大家分享今天这一个主题就是你眼中的孩子。因为最近有一个我的学生,00后,已经读大二了,她在这疫情期间也参与了我们的一个线上阅读课程,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的变化非常大,以前我们是做应试教育嘛,给她应试的知识,然后现在给她做更多生活向跟成长向的支持。这是我的学生,一个00后写的,她通过阅读改善了她的家庭关系,可以看出在当下我们的孩子们可能想的比我们还多,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不理解,认为“你想那么多干嘛?你读书就行了,你想那么多干什么?”但是有一些问题大家不处理的话以后也总要处理的。这是一个学生,一个非常渴望爱的00后学生,他现在应该是在读初中,这个小孩我与她相识于暑假班,特别活力特别有热情,然后也特别的敏感和敏锐,就像刚刚有一个小伙伴说“现在的孩子怎么都那么敏感呢?”对,就是那么敏感。这是整一个环境给到我们的,然后因为她的学业非常忙,周末就没有继续来我们这儿,但是我们也不会说去断了跟她的连接,我们经常把好玩的好笑的都会分享给她,但这个时候孩子慢慢地就开始拒绝去跟我们连接了,这其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的,为什么会突然之间不喜欢跟外界连接?然后我在跟他的家长聊天的过程当中发现,原来她慢慢地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身边的人给到我的爱都是真的吗?是可持续发展的吗?
很多人就会觉得,我传达出去之后,他不回应那就不回应吧,那就不要了,我就不要跟他连接了。终于,在经过我们工作室小伙伴们的努力后,她再上一个月就跟我们连接了,我们给她发微信,她会回复,并且也加入到我们的一个读诗小组里面。你可以看到在整个过程当中,它所呈现出来的是在不断考地考验我们成年人给到他的爱是不是如如不动的,是不是一直持续的,是不是无差别的。她在不断地鉴定这一种爱,会不会到时候你们就想着把它给收回去。
特别的敏感,特别的敏感,那在这个敏感的背后,涉及到小孩的一些问题,那么我只会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敏感,他也比我们想象的知道的更多。我还记得我们在暑假班的时候进行过一次关于情绪跟认知自己的一个心理学的主题读书,这个小孩她才初中,小学升初中的一个过程,他非常敏锐地就知道你想要干什么,想要传达什么,他也会给到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他想要的是什么呢?他想要的是爱,不背欺骗,不被误会,被肯定的爱,这个爱不因为他考试成绩好就存在,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就不要,这就是小孩儿。
第二个小孩可能会得不到很多人的喜欢,因为用我们的话说这就是一个“ETC"(自动抬杠),特别聪明超级聪明的小孩,嗯,所以有时候我们就说他就像个铜豌豆是吧,煮不烂锤不烂的铜豌豆,然后软硬不吃,思维非常敏捷,也非常有活力,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的好,但是他也同样被我们总是期待更高更快更强。他在跟我接触的第1天就用不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来挑战我们,我现在想起来觉得这小孩挺好玩的,他着说“我不要上课,我学了有什么用,我觉得还是不会,我以前学了也是不会”,然后我为了让教学进度能够进行下去,所以,我就把这个小孩带了出来,到旁边我们俩进行了一次沟通。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不敢看着我,然后我就说“来,看着我,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以前你的过往是怎么样都不关我事,我第1次跟你接触,你不能够把以前老师对你的评价,其他人对你的评价,其他人对你的要求,这种负反馈给到我”,我说“这是对我不公平,我们这里的人都非常喜欢你”,他听到“我们这里的人都非常喜欢你”的时候,他还是有迟疑,顿了一下,他在哭着的时候顿了一下,我就看着他的眼睛,他说“我知道你喜欢我,但是其他人呢?”,我再告诉他“我们这里的所有人都非常喜欢你”。
这个我们所谓不断地去挑战权威的00后,有一天我们在聊天,挺好玩的,聊到他为什么不愿意提前学。我们现在所谓的提前学是提早打一下基础,他说“反正我学了,不还得也不会停,还得学下一个”,他已经看看清楚了事物的本质——反正学了,还得继续往前,人就是生生不息的,永远都没有停下来的可能性。然后,他就想着我现在想跟我以后学不都一样吗?为什么要提前学,反正我都是没有休息的时候。
它是一种没有休息,然后不断地被要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时候。在某一瞬间,我跟他聊天,我在问他,我说“假如我们在不断地肯定你的做法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开心一些?”他当时愣了一下,觉得为什么这个老师会这么说。甚至大概让我们看起来胡搅蛮缠的时候,我说那咱就不学了,学啥呀,不学了。这里不教坏大家,是因为我知道我后续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怎么样处理这一个事情。他又非常忐忑,他忐忑是在于他心里知道他的责任是应该继续学习,只是他当下的情绪控制不了,所以他把这个情绪发泄了给我。我听完他的发泄的时候,我没有跟着他的情绪而舞动,我自己也非常的稳定,这就是面对这种情绪性小孩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做到的就是更稳定。如果他炸,你也跟着他炸的时候,事情就会走向他渴望的那一个路径——你看,你就是跟我一样炸了。
所以第二天,我们调整了对他的教学计划,直白地告诉他“我们只需要学习五个知识点,如果你15分钟能学会,我们就15分钟可以下课,剩下的时间都是你的。”我们大胆地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他,就会发现这个小孩儿当天的情绪都非常高昂,甚至他的妈妈给我反馈,就是他回去之后会非常主动地去反馈他当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跟他的家里人分享他的成功之处,所以你看到小孩被满足,被肯定是很简单的事情。
我们总是期待着一个人能够自律、成长、有信心、有志向、不断地向前。当我们有这种期待的时候,我们再看一看,这是我们对十岁小孩的期待?还是对一个30岁成年人的期待?又或者是对一个40岁成年人的期待?我们可以看见的是,每一个期待的背后,没有对跟错,只是它在当下是否适合。他除了是一个成长需要学习的孩子,他也还是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我是讲的,用人来去看待它。这个不断地挑战权威的小孩,他希望通过挑战权威来看到,你肯定我一下,你理理解我一下,给了他更多的肯定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把握的时候,觉得会慌张,这样子是不是在纵容他?而我自己内心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在做教育的时候,当我去不断地肯定,给他支持的时候,不是在纵容他,而是让他认可自己。让他获得认可的时候,他跟你的关系会非常的好,那这个时候你给他你想要的东西,给他一些你想要的要求的时候,其实是非常自然的。
第三个是备考的00后,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孩子没有办法回到学校里面上课,所以也会非常的紧张。这个00后,他其实是现实中的两个人,因为都是我教过的学生,或者说我在教的学生。你会发现在备考的过程当中,他们也有非常多的成长烦恼,不单单是考试,还有生活当中的。有的人可能就会觉得一切都为了考试而服务,但是我在跟进学生的时候,我还会非常关注他们的生命状态。
这个事情发生在那一天,我们在看书,然后不小心给他看到了我们做了一个笔记在书的背后,有这么两句话,然后他看到之后,他说“老师这是在什么意思?这是在写什么?”
然后,我心里其实那些是咯噔了一下,这个该怎么去跟孩子做更好的解释呢?第一个是我的学生跟我吐槽了非常多他的家庭情况,然后我跟他的家里人很早之前就认识,我非常清楚他当下的这一个状态,只有一个人做出改变的那一步才有可能,但是我内心清楚地知道,当下没有办法要求孩子这样去做,所以我给了他一些支持。
然后写到这一句话——都是源于父母的不成长。有个孩子跟我说,他说我觉得我的父母挺成长的呀,他说我觉得我的父母挺成长的呀,他在职场当中都非常努力,然后工作也非常棒啊,然后也非常的关心我,我说“那你很棒啊,你有个非常成长型的父母”,然后他说“那什么是不成长的?”我说“不成长,这种成长和不成长,可能在我这里更多的是有的人他处于或者说接纳了上一辈的这一个原生家庭的一个成长影响,但是在教育下一辈的时候没有看见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习惯用的一些惯性,比如我自己来说,我是成长于一个非常高压的,不算高压吧啊、,应该说是成长于一个,我的父亲是一个比较注重严谨规则的人,所以,养成了我的性格也是非常规则,不是按照规则来就会生气,像我爸说了要六点半出门就是到六点半。如果六点半不出门,他就会非常生气,而且还是生闷气的那一种,脸色特别的差,所以我从小就挺怕他的,到后来,他在外面可能不会把气给到外面人受。因为我爸他们是做建筑的,每到过年就会有特别多的数要清算,所以我特别讨厌过年。因为到过年的时候,他就是那一个情绪不稳定,好像活的火山,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会爆发,你可能是会因为一个椅子没有摆正,或者是一个筷子没有放好,会因为非常非常小的事情而爆发,所以在那一段时间里面总是活得非常忐忑跟不安。
我就跟他分享了这一个事实,我说“不成长的父母,很多时候是没有看见的,看不见当下的一个情况”,还委婉了一下。第二句话,他就问,他自己跟我主动分享了,他说“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这样子的,因为缺乏爱,所以,他也没办法给我爱的状态”,这小孩特别有意思的是,他说“但是他那么大个人了,应该要有可能觉得可以改变啊”,我就故意逗了他一下,我说“那你想啊,他都活了那么多年了,改起来肯定会更恐惧啦,跟你现在改东西,你考试,要你改变一个行为习惯,是不是也特别恐惧?突然之间七月份要考试,特别的恐惧”,所以我说,我更期待的是做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一个桥梁,让他们互相地看见互相的不容易,我说“那你看看吧,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容易的时候,如果我们站在他那个角度,其实他也挺不容易的,你渴望爱,但是他也没有获得过爱,他怎么会给你爱呢?”
这两句话没有任何的所谓的批评和批判,而是我非常深刻地觉得做孩子不容易,做家长也不容易,所以我在最近这个期间,我会尽我所能地去给我的家长,还有孩子们支持。这种其实是很需要能量的,在做的过程当中,当我们的家长给我一丢丢的反馈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的开心,因为我们都在这一个成长的路上看见我们缺的,也看见我们所拥有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看见我们缺的,也看见我们所拥有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地看向自己缺乏的,而没有看向自己所拥有的,每一次我都会习惯性地带我的家长还有孩子们去看向所拥有的东西,正如今天让大家去写的这一个内容,这三个关键词其实也是更期待让大家看见我们所拥有的,然后好好地爱它。
当我们用如如不动的爱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也可以等来开花结果的那一天。今天晚上的分享就暂时到这里,也期待每一个人的反馈,给我一朵花,也可以,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