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课后反思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课后反思

作者: 艳小明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12:10 被阅读0次

本周执教4上2单元“呼吸与消化”的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上完课,脑子里蹦出一个问题“如何设计让学生喜欢的高质量的课”

今天这节课,我找到了答案。

这个答案不是我自己找到的,来自于刘晓翠老师的区级研究课。

这节课让学生喜欢的、全程注意力集中,聚焦问题进行研讨的,源于晓翠老师当时的2个设计。

1.让学生照着镜子品尝小熊饼干

2.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饼干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下面反思,这2个点好在哪里

【让学生照着镜子品尝小熊饼干】

1.学生对上课可以吃东西很兴奋

2.没来得及买小熊饼干,我买的小蛋糕。学生对能吃香喷喷的蛋糕,充满期待,聚焦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3.照镜子,帮助学生很好地观察和思考到了舌头、牙齿的作用

4.慢慢咀嚼,学生观察到了唾液的左右。

学生自然而然地观察、思考、讨论出“牙齿、舌、唾液的功能”,对它们相互配合有了初步认识,对门齿、臼齿的体验与认识也到位。

【分角色扮演】

1.学生非常喜欢

上面演的学生、下面看的学生都在积极思考,一块饼干(用的晓翠老师的材料)进入嘴巴的过程,学生模拟的时候,开心地笑,大声的讨论牙齿、舌头应该怎么配合。达成了目标“在角色扮演中不断完善对牙齿结构及运动特点的认识”。

反思:

1.今后上课,书上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去探索,研究课上看到的好活动,引入课堂给学生。

2.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设计这样好的活动,活动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解决学生痛点、学生觉得是在玩、但是他又很愿意在这样好玩的活动中思考。我是臼齿,我该站哪里?饼干来了,我该做什么?我是饼干,我进入口腔的消化过程应该怎么样的?

玩中学、学中玩,保证课堂质量,高效有趣。谢谢晓翠老师提供的研究课。


听李超老师的课,收获:

1. 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时候,拆解难度。

例如:声音的高低与尺子长短、振动快慢有关,分成2个实验,一个一个来处理。

2.学生没有经验,那就给学生丰富的体验

分不清什么时候声音高、什么时候声音低,那就多听、多分,建立丰富的体验。

基于学生难点上课,以前好像知道,但这一次的课,我学到了可以怎么做。

方法就是:拆解难读、提供丰富体验、感受。

3.用学生喜欢的乐曲《孤勇者》来结尾,学以致用,科学原理运用到生活中。

谢谢启发了我。

相关文章

  •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首选还是感谢区科学新教师团队去年的这节研究课。我从去年的研究课中知道:食物的选择、镜子的准备、角色扮演的头饰都是要...

  • 四上《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重点:观察食物在口腔的变化,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材料准备:一个无糖的白馒头(学生自带,要强调用袋子装好...

  •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三周教学反思(四上)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了食物、食物的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吃进去的食物在...

  •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学设计: 1. 回顾: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口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 吃馒头并思考:被咬碎的馒头会经过...

  • 早上起床后口苦、口臭,可能是这4种疾病的信号

    1、口腔炎症 口腔是进食食物的通道,如果在吃完东西以后,没有及时的漱口刷牙,会导致食物残渣,在口腔里滋生大量的细菌...

  •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趣味横生的科普童话。课文记叙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一不留神,被大黄牛吞...

  • 【 口 感 】

    “口感”又称“触感”、“质感”。烹饪行话。意指菜肴进入口腔后,在咀嚼食物过程中,食物刺激口腔而产生的一种触觉...

  • 无标题文章

    我们的口腔是个非常适合细菌生存的环境,一旦饭后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残渣就会嵌在你的「牙缝」里,然后残渣会在口腔高温...

  • 为什么牛的嘴总不停的在咀嚼呢

    这是因为牛吃食物的速度很快,食物还没有来的及磨碎就进入了胃。在休息时没有来得及完全磨碎的食物,又返回到口腔里继续。...

  • 6月

    在结课后的一个月里,会不会又有什么变化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课后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kp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