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齐物论》2~12

《庄子·齐物论》2~12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4-01-30 18:57 被阅读0次

    原文

    啮(niè) 缺问乎王倪(ní) 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yóng)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 ?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鳝(qiū) 然乎哉 ?木处则惴(zhui)栗恂(xún) 惧,援(yuán) 猴然乎哉 ? 三者孰知正处 ?民食刍豢(huàn),麋鹿食荐,螂(jiè) 且(jū) 甘带,鸱(chi) 鸦耆(shì)鼠,四者孰知正味 ?援偏(biàn) 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鳝与鱼游。毛嫱(qiáng)、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yáo)乱,吾恶能知其辩!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 ”王倪曰:“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hù) 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译文

    啮缺问王倪说:“先生知道万物相同之理,真是如此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啮缺又问:“先生知道自己不知道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啮缺再问:“那么万物都是无知的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试着说说其中的道理。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 ?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 ?且让我来问你: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罹患腰痛,甚至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 ?人住到树上,就会担心害怕,猿猴也会这样吗 ?这三者,谁知道真正舒服的住处是哪里 ?人吃肉类,麋鹿吃青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与乌鸦喜欢吃老鼠;这四者,谁知道真正可口的味道是什么 ? 偏狙与雌猿交配,麋与鹿做伴,泥鳅与鱼共游。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迅速逃跑;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悦目的美色是什么 ?在我看来,仁义的头绪、是非的途径,都是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道其中的分辨呢 ? ”啮缺继续问说:“先生不知道利害的分辨,难道至人也不知道利害的分辨吗? ”王倪说:“至人神妙极了! 山林焚烧,不能使他燠热;江河结冻,不能使他寒冷;迅雷劈裂高山,狂风掀动大海,不能使他惊恐。这样的至人,乘着云气、骑着日月,遨游于四海之外。连死生都不能影响他,何况是利害的头绪呢? ”

    解读

    这段文字充分展示了庄子哲学中“齐物论”的思想。庄子认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评判是非、善恶、美丑等。他反对人类以自己的主观标准去衡量万物,主张顺应自然、尊重万物的本性。

    通过啮缺和王倪的对话,庄子表达了对于知识、认知的怀疑和批判。他认为人们所谓的“知”往往只是局限于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感受,而真正的“知”应该是超越主观、达到客观真实的境界。正如《老子》第五章所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达到,需要超越常人的智慧和修养。

    同时,庄子也通过描述至人的境界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至人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于天地之间。这种境界既是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最高体现。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以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庄子对于“知”与“不知”、“是非”、“利害”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展现了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齐物论》2~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o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