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国家和地方正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格局的调整,以此来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农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并且以极少的劳动力带来了规模化的经济效益。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劳动力密集型、小规模机械化型、高度机械化型三个阶段,目前以高度机械化为代表的大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与粮食储备双重战略的要求下,以农垦系统为主导的大农业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大农业的发展是粗放式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农业产业格局,其依托大中功率型的现代农业作业机械和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利用国有农场中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开发农业生产,并形成产业规模化的农业商品经济,这些农产品商品化附加值相对较高,在国家“互联网+农业"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大农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以多功能的农业机器人为代表,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的发展,相对于大农业发展的另外一种农业产业格局——精细化农业(以设施农业为代表),越来越受到我国农业技术专家的欢迎与推广。精细化农业在荷兰和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中的农业格局中的比重很高,设施指可以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环境的系统,它由简易塑料大棚、温设施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亮点,是目前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技术方式,主要依托专业化的生产合作社的引领示范,并且设施农业生产的农副产品商品功能多样,附加值很高,可以有效补充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它展示了中国农业绿色,有机,创新的发展前景。因此发展精细化的设施农业可以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推进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