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名著《自卑与超越》中,关于梦有这样的论述: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一致的,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做梦状态的人和清醒状态的人都是同一个人,梦中自己的表现应该是和我们整个人的人格相一致的。我的体悟是:梦中的自己 ,也是真实的自己。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早晨醒来,夜里做梦的内容有时记不清楚,甚至梦里发生了什么也完全不记得,这时,请回想一下,是否有种感觉被你保留了下来,“愉快、兴奋、悲伤、恐惧、疲惫、焦躁……。”是的,梦的目的就是引起这种感觉。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感觉是和他的人生态度保持一致的。
举我个人的例子:处理事情,我喜欢“效率、速度、清晰、马上执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就特别不喜欢拖泥带水的感受、不喜欢悬而未决的状态,所以我会经常做一些有着“焦躁”感受的梦,这种“焦躁”的情绪,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还是在梦里,我都常常体会到。
有资料这样记载:当我们在现实中没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时,睡眠才会真正的安心沉稳,在我们还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前,还存在着压力的时候,我们才会做梦。
的确是这样。近两年我开始接触心理学,我会不断的思考“我的性格中哪些方面需要完善?这些不足是如何形成的?我的内心未满足的期待都有哪些?”
那些带给我“焦躁”感受的梦,在我自己看来,是一种隐喻:在清醒状态,我内心一直追求平静、沉稳,现实中自己还没有做到,尤其是遇到不随自己心愿的人与事时,就会出现“焦躁”,就会产生压力,所以才会在“焦躁”中醒来。
学会处理“焦躁、生气等”负面的情绪,就是我成长的方向。如何做?
1. 当负面情绪升起的时候,我要看见它,不要急着去反应。
我就在这里,负面情绪也在这里,它和我在一起,但我不允许它来掌控自己,负面情绪不是我,我不会听它的话,或迎战或逃避。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我只是看着它,我可以什么都不做。
因为我知道,情绪是不能因压抑而消失的,只能释放或转化。
2. 当我能够看见它时,我它努力的接纳它。
接纳就是看见“急躁、生气、愤怒……”但不会认同它。我会承认它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会感受到它,任其升起、灭去,再升起,再灭去。
3.当我要能做到看见、接纳后,就可以做出决定。
我可以放下或者改变自己的观点、期待,静心倾听、观察他人的想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开阔,让自己在情绪里完成成长,学会自己满足自己,我同样可以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情绪。
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开始的,梦境会带给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发,不断内求,看见真实的自己,才能有机会真正的喜欢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