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随意写了一篇疫情的文章,在群里收到了战友的点评。大意是“你是否想过该女子为什么冒险翻离隔离区,工作人员是否竭尽所能解决了女子的难处?”我才忽然醒悟我下意识做出的是符合多数人立场的判断,我是被“集体主义”深深影响的一份子。
最近陷入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纠结,也开始质疑礼仪课程的意义。“温良恭俭让”、“自卑而尊人”、“礼尚往来”。尊重上级、尊重长辈、尊重所有人,处处以他人为先,我们需要不停压抑自我。所谓善,符合他人的标准,符合社会期待就是善。舍己为人即为善。然而我们每一个人仅仅只有一次生命,对于我们个体来说,自己的生命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以生命换得的美名于一具尸体有何意义?
想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他的公开课《正义应该怎样做》中“火车司机的困境”的案例。当火车在分叉路不得不撞向其中一边时,大多数人选择了撞向只有一个人所在的那一边,这样可以让另一边的4个人免于遇难。可是对于这边的这个人来说难道就是公平的吗?
如今开设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礼仪课程,如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政务礼仪、教师礼仪等都是根据行业的需求孤立的存在。它们只是告诉大家细枝末节的规则,却并没有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怎么做。况且天底下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所有的繁文缛节不过是在宣扬尊重权威、尊重老者,核心思想还是忠孝。所谓人人恪守本分,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然而站在国家立场上,如果不通过这一个个的规则限制人的言行举止,人性的恶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丑陋,南斯拉夫那位把自己麻醉允许观众对她做任何行为的女艺术家就是最好的明证。人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为所欲为,社会将是一片混乱,人民又如何安居乐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8722/1f9d15d4b03104cc.jpeg)
眷恋红尘,一定是这人世间有温暖、无法割舍的人事物。所以,在灾难面前,希望你我都是那幸运的大多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