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炎热的正午,夏季的阳光毫不犹豫的炙烤着大地,空气中闷热的热量像似要榨干晚霞身体中的最后一丝水分,蝉鸣声响彻整片偌大的林子,林子深处显得越发幽静吓人了,整个山坡上晚霞一个人放着一头牛。
七八岁的晚霞正心里发怵着身后不远处的几座坟冢。听过外公外婆讲过不少鬼故事的她害怕极了。可是就算她害怕也不能回家去,因为顺着晚霞的目光远远望去,她正紧紧盯着砚池背背上(四川话,比池塘大比水库小的一种蓄水库)低头一心只吃草地黄牛牛。希望黄牛赶快吃饱好回家。因为在农村一头牛的价值在一个家庭中的比重要重过晚霞的价值。
突然一生牛哞,打破了沉闷到要掉在地上的空气。黄牛四蹄急速的飞奔去声源处,晚霞顾不得满头的汗急忙飞跑过去,只见山坡伏处不知谁家什么时候栓的牛正在被黄牛骑上身。
忙上前去拉住黄牛的绳子想拉走黄牛,可是一个小学生,哪是一头成年牛的对手,一个想要阻止一个偏偏要骑上去。两头牛打得越发厉害了,身高不及牛腿的晚霞急得大哭起来,站在一旁举足无措。
这头牛是外公新买的。脾气暴躁,身形高大凶悍。晚霞无比怀念外公卖掉的那头牛,性格沉稳,毛色浅黄发亮,这种情况在它身上一次也没发生过。在日光变得柔和的傍晚时候,它吃饱喝足过后会四肢折叠趴在地上打盹。这时晚霞就会和弟弟妹妹们一起骑在它的背脊上,晚霞会慢慢的把头靠在牛的脖子上,抚摸它脖子上层层叠叠褶子似的肉,这里手感最好,皮软毛短。让脖子上的肉晃荡在空中,牛铃声也会有节奏地随着晃荡的频率“铃――铃――玲”作响。而这只是夏季傍晚交响曲的乐器之一。这时是夏季晚霞最喜欢的时候了,一天劳作都结束了,交响乐团的高手们都开始了它们的表演,不知名的虫子在草地里发出不知名的歌声,红色的蜻蜓成群结队的在院子里飞舞,扑扇着折射夕阳的透明翅膀,傍晚的知了像是终于累了似的,只有偶尔一两声传来,像是和着这美妙的歌声,流水潺潺声和着曲。树荫下的微风凉爽极了,虫声,振翅声,知了声,风声,流水声和牛铃声和着余晖构成了夏季傍晚最美的一场生动活泼的视听盛宴,一副生意盎然的画卷,一首最贴近生活的小诗。
晚霞只能一边哭着,一边在厮打的混乱中找到绳子,扛在肩上使劲像纤夫拉船喊号子的姿势那样努力着,只不过晚霞喊出的是哭声罢了,早晨精心梳好的马尾散了也顾不上了。必须要趁能拉开之前阻止两头成年纠缠在一起,想想前几次放弃拉开的后果,晚霞只能擦干眼泪继续着,眼看牛鼻已经渗出丝丝血丝来,也只能是心疼黄牛,期待赶快拉开,不然它们就会没完没了,到天黑都回不了家。直到长大后,晚霞才明白她多感激那时的自己的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