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作者: 琪00峰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13:11 被阅读49次

    大家好,我是奇峰,欢迎收听由奇峰带来的《乌合之众》的分享。我的分享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介绍这本书并谈谈阅读这本书的意义;第二部分我会结合英国脱欧这一事件对书中的内容做一定 阐述;第三部分则是我自己对于现代社会环境中群体的简单研究。当然,结尾的大彩蛋肯定少不了。

    首先 开始第一部分的分享。《乌合之众》原名《The crowd》,直译为“群体”,而译者翻译为“乌合之众”增添了些许感情色彩而又不失偏颇。该书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他在书中极为精致的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但大家在读这本书时一定要注意:该书出版于1895年,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思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作者所处的环境有很大不同,作者的有些观点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可能不那么准确,我们阅读时时要怀着包容的心态。尽管与此,本书对大家的益处仍然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 对于读书汇的伙伴们,通过阅读本书加深对群体心理、特征的认知、理解,进而能够上升到担当群体领袖的高度。至少又两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认真阅读这本书的人在看穿群体地真相以后会在群体活动中保持清醒和理智;第二,你知道了领袖操控群体的真相。这本书应该作为以培养未来青年领袖的职通车人的必读物。

    接下来,开始我第二部分的分享。本书的大概内容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作者认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个体的行为特征将被掩埋,取而代之的是构成该群体的新的行为特征。群体具有感性、盲目、易变、低智商化、情绪化、极端化等特点。且无论构成该群体的个人是多么高尚聪明,一旦进入群体,个人的这些品质将不复存在。而通过暗示、断言等手段,群体完全可以被操控。

    勒庞的观点是颠覆性的,我们习惯了1+1>2,以数量作为判断标准的思维定式,而勒庞走向了这种定式的反面。少数服从多数、投票表决等我们习以为常,但作者毫不留情的接下群体的面具,把群体盲目,低智商化等特点一一暴露在人们面前。

    英国脱欧大概是前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了,在我简单的谈谈英国脱欧这一事件后再来阐述这本书的内容,大家会对这本书有个清醒的认知,因为尽管作者的论证很有说服力,但讨论离我们相对较远的历史事件,我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首先确定无疑的是脱欧公投是一项群体活动,我们还能确定的是这一事件的是那么的滑稽和无理取闹,但你无法否认,这一活动又蓄谋已久。这一事件是卡梅伦这位群体领袖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赢得大选在2013年提出的,这既是他赢得大选的政治手段,也是各方施加的压力过大造成的,这位群体领袖自认为是深谙群体的心理和特征。当然他在获得大选后也履行了他的承诺。不过事实却出乎他的预料,英国脱欧顺利进行,这和他的想法相左,他也不得不引咎辞职。同样。川普在实行他的新政时也遭到了碰壁(讽刺禁穆令)。不过川普获得美国大选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我们短暂的回顾一下英国脱欧历程。2016年6月23日,脱欧公投投票正式开始民调显示,同意脱欧的占52%,不同意的占48%。但是由于不满足于公投结果,有412.5万人发起了第二次公投的请愿,但是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英国脱欧已成定局。现在英国正在和欧盟协商脱欧事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公投之前,英国媒体曾为脱欧造势。2013年,英国《金融时报》进行了一项名为“假设明天就举行英国去留欧盟的公投”共有2124人参加,民调结果显示,50%的英国人赞同脱欧,21%的人表示反对。先不论这次假设公投结果的真伪,确定的是英国民众支持脱欧的情绪正在扩散。这次活动也成功的给了英国人一个暗示:即大多数英国人同意英国脱欧。这里的“暗示”这个词非常重要。我们再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这次活动的结果显示大多数英国人反对英国脱欧,那么现在的英国又将何去何从?

    需要特别注意的第二点。在脱欧公投通过后,谷歌公司统计发现“欧盟是什么”成为英国人搜素的大热问题,这时英国人才意识到要搞清楚“欧盟是什么了”,同时谷歌搜素分析显示在公投之后英国人才注意离开欧盟意味着什么?欧盟有哪些国家?很多人开始反悔脱欧了。用一句花反映英国人公投时的情形,脑子勾了芡,猪油蒙了心。在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后,第二次公投的请愿便诞生了。可是聪明的群体领袖又怎会任由已经达成的目标被摧毁呢。

    第二次公投为什么被拒绝了呢?2016年7月9日英国政府拒绝了逾412.5万人发起的第二次公投请愿。脱欧群体已经达成了他们的目的,但当群体开始个人独立的思考问题时,他便能从群体的特征中脱离出来。并且在这时,卡梅伦又发表了自己反对脱欧的感人演讲,英国人民无疑受到了他的感召,可是主导脱欧的领袖们注定不会妥协,因为他们已经为他们的信仰而疯狂,领袖们总是要比群体其他成员对信仰执着很多。假设第二次公投请愿通过了,又将会是什么场景,值得大家思考。我们把这次事件换成一种诙谐的理解,从群体脱离后的个体恢复聪明的本质后认识到了自己在群体中所干的糊涂事儿,但一直保持聪明的领袖再也没给群体阻碍他达成目的的机会。历史上多少的糊涂事儿是这样造成的啊!脱欧领袖通过一次暗示,又通过一次拒绝成功的干成了一件每个个人都不同意的事儿。

    当然,作为一名八卦爱好者,真正有趣的事儿不是这个,因为领袖的聪慧和手腕让群体的荒唐显得微不足道。可是假如没有这样的优秀的领袖 ,群体的行为就真是一场闹剧了。比如苏格兰独立公投、伦敦独立加入欧盟公投。

    在英国脱欧这个例子之后,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研究研究美国大选,同样会有意思很多。

    讲完了英国脱欧的例子,我们把重点回到书本上来。我在这儿又要唠叨一遍《乌合之众》的大概内容了。作者认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个体的行为特征将被掩埋,取而代之的是构成该群体的新的行为特征。群体具有感性、盲目、易变、低智商化、情绪化、极端化等特点。且无论构成该群体的个人是多么高尚聪明,一旦进入群体,个人的这些品质将不复存在。而通过暗示、断言等手段,群体完全可以被操控。

    我相信现在大家对这段话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乌合之众》这本书包括

    序、

    引言、

    卷一 群体的心理、

    卷二 群体的主张与信念、

    卷三 不同群体的分类以及特点、

    我会重点讲的是以下几个知识点,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群体的分类以及所谓犯罪的群体。

    群体正在形成的最初特征是:自觉地个性消失和感情与思想朝着某个既定方向发展。群体的形成无关地域,也无关个体数量的多少。群体形成后会获得某些短暂但明确的普遍特征,即使群体可划分,群体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有些特征却是普遍的。我们先看看作者的一些观点群体心理是易变的、群体精神统一、群体中的个人和独处的个人大不相同、在群体心理中无意识占据体、群体中个人的智力被消弱,个性也消失了,群体呈现低智商性、为什么群体会表现出这些特征?作者阐述了三个原因:1个体沉浸于所谓的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力量中,感情用事;2群体中的任何行为都有传染性;3群体中的个体容易接受暗示。

    伴随者这些特征,群体的感情表现为以下几点

    1群体冲动、多变、易怒;2群体易受暗示、多变和轻信;3群体感情的夸大化的简单化;4群体的偏狭、专横和保守;因此,即便我们知道群体可以表现出忠诚、无私、自我牺牲等优秀品质,但群体的表现有时恰恰相反。

    群体的领袖大都是发起人,他们首先自己对某一思想深信不疑。按并非所有的领袖都拥有能让人信奉的强大信仰。但伟大的领袖都会先让自己对某一东西产生极致的信仰,他们不断地重复,然后再慢慢影响别人, 他们的权威专制,也正是这种专制,他的权威才让人接受。领袖起作用的方式——断言、重复和传染,看过美国大选的人在这里会明白为什么候选总体要不遗余力的去各州演讲。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领袖总会获得一种叫“声望的神秘力量”。优秀的领袖总是知道要尽早的获得这种东西。这种东西又能赋予他们更多的利益。

    在书中,作者把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两大类,又分别阐述了所谓犯罪的群体、重罪法庭的陪审团、选民群体和议会群体四大类群体,相信通过英国脱欧的例子大家已经已经有了了解。我在此强调一下所谓犯罪的群体,希望我们能够做正确的时事情。群体的罪行往往都是受强烈的暗示犯下的,参加犯罪的个人相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并且在服从某种义务,这完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犯罪。看过火影的人应给知道好几拨人都为了世界上没有战争努力着,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殊不知自己已经犯了很大的错误。

    对这本书的阐述就到这里了,接下来是个人对现代群体的简单理解,我概括为这样一句话:现代群体保留了勒庞所说的群体的特征,但是现在的群体又在努力改变这种不好的特征。群体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较以前大为减少,成功更多的产生与小的团体,以人为本,使得个体的特性在群体中得以保留,强调了人的欲望和个性,人其实也变得自私了,群体中个体的忍耐度下降,但小团体的成功却大大的加强。大群体的胜利已经远去,这是一个强调私人定制的小团体时代。

    感谢大家的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rm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