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橘子园读书汇2017历史读书
《极简欧洲史 · 上》 约翰·赫斯特

《极简欧洲史 · 上》 约翰·赫斯特

作者: 皮袋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22:05 被阅读138次

第一章:从希腊说起到日耳曼——古典时期到中世纪。

欧洲文明发端之初,组成元素有三:

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几个联结:

①罗马帝国成为基督教的天下。②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③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智识成就保存下来。④日耳曼蛮族支持基督教。

(感悟:本书描述事物的方法非常好,先定义实体,之后描述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非常之清楚明了,有点像编程中的面向对象。)

元素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 现代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
古希腊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二是由很多个小聚落分区统治,就像今天的城邦。民主政治的原型从这些小城邦里萌生。所有男性公民聚集讨论公共事务,投票表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 古希腊味的罗马国。
罗马帝国涵盖了整个地中海,包括了今日的欧洲以及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地区。 罗马在打仗、法律以及打仗治国的工程建筑方面都在希腊人之上。但其他方面,罗马人都是复制仿效希腊人,除了说母语拉丁语之外还说希腊语。

♠ 希腊人非常聪明。
几何学源自希腊。希腊人认为几何很美,它是引导人类认识宇宙本质的一个途径。 他们认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可以用简单的道理来解释。多元样貌的背后必然有简单、规律、有逻辑的原理在支撑。这种希腊灵感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欧洲文明的伟大成就仍应归功于希腊人。

♠ 罗马灭国,基督教会将希腊罗马文化的学术保存了下来。

元素2、基督教的发生。

♠ 犹太人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真神,并且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所以这个唯一真神会对他们特别照顾,而作为对唯一真神的回报,犹太人必须遵守上帝的法律,这套法律的基石是“十诫”,是摩西将犹太人从埃及的为奴之地带领出来时告诫他们的。“十诫”一直是西方道德的核心,基督教徒对它滚瓜烂熟。犹太人对唯一真神矢志不渝,即便多灾多难,犹太人仍信奉自己选民的身份,并反省自己的罪行是否触怒了神。犹太民族的宗教,一如基督教中,道德和宗教密不可分。而希腊人和罗马人崇奉多神。罗马人和希腊人的神祗常有失德之事。

♠ 耶稣是基督教的始祖。耶稣是个犹太人,他所有的门徒也是犹太人。耶稣传道之时,犹太人再度丧失了国家主权。耶稣是当时众多讲道人和先知之一,他把犹太人的道德教训转化为人间大爱。犹太教的领导阶层对这些讲道人心生疑忌,跟罗马人联手对他们迫害,处死了耶稣。

♠ 耶稣死后复活,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替人类赎罪,耶稣拯救了人类,而上帝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因此,信耶稣成为了基督教的教义。

♠ 关于基督教入教有了分歧。传统派认为要先成为犹太人,尊奉旧约规定,才有可能成为基督教徒(这样的话,基督教仍将是犹太教的一个小分支)。以传教士保罗为首的一批人则主张基督教是所有人的宗教,无需首先成为犹太人也能入教。从此以后,基督教成为了一种世界性宗教。并在罗马帝国广为传播。

♠ 但基督教仍旧持续遭受着罗马政府的迫害。这是因为罗马虽然包容多个宗教,但是这些宗教必须对罗马皇帝敬拜。而基督教继承犹太教义,只信奉唯一真神,不肯对皇帝敬拜。同时基督教又是独立于古怪的犹太人之外的大范围内的一种全新宗教,这使得罗马政府非常恐慌,认定必须将其铲除。

♠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成为一位基督教徒。50年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正式的也是唯一的宗教。进一步教会得到发展,教皇出现,甚至和皇帝平起平坐。

♠ 罗马帝国灭国。教会留下,成为罗马人的教会。

元素3、日耳曼蛮族的逻辑。

♠ 日耳曼民族在罗马帝国北方边界处。公元400年后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国,东罗马帝国还没有被侵亡。

♠ 日耳曼民族是为打仗而活的民族,你劝一个日耳曼人去种地耐心等待一年的收成要比让他去挑战敌人从而赢得受伤的奖赏来得容易很多。

♠ 日耳曼侵犯罗马是为了占有肥沃土地以便享受人生。但是蛮荒民族统治混乱,连税都征不到。

♠ 日耳曼民族首领,化身为国王,战士化身为贵族,国王分给他们土地换得他们的士兵。土地渐渐私有化,而在东方专制统治中,所有土地都属于国王所有。这种对国王或者对政府设限的观念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人权观念由此衍生,成为西方价值的核心。同时,在经济上,这种对政府设限的观念使得商人有保障,从而促使欧洲经济一飞冲天,远超当时世界上其他地区。

日耳曼+基督教+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这个组合,是很奇妙的组合,表面看似怪异,内在却有其逻辑。这个组合从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崩灭开始,一直维系到1400年左右,这段时间为中古时期或中世纪。这段时间之前是古代或古典时期,之后为近代时期。下面说说这个组合的矛盾之处:

  • 基督教(爱护你的敌人,奉行和平)和好战者之间的矛盾。

  • 关键词:各自妥协让步。
    好战士兵演变为骑士,仍旧好战,但是为正义而战,保护弱者,尊重女士,基督教会鼓励好战者为正义而战,攻打异教徒,为收复东方圣地而战。总的来说,日耳曼蛮族变成了支持基督教的骑士。教会是矛盾的斡旋节点。

  • 基督教教义的主观支持教会的属性和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客观描述世界的属性。

  • 关键词:修改杂糅。
    教会将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截取和教义相关的能支持基督教的文字摘录合并,和《圣经》一起杂糅成为神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变异为能够支持基督教的教义。

PS: 古典时期概况总结:

犹太教---耶稣---基督教---耶稣被迫害---基督教义信耶稣---保罗---世界的基督教---罗马政府迫害基督教---君士坦丁成为基督教徒---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教会教皇发展--0--帝国灭亡,教会留下--0--罗马人的教会---日耳曼蛮族好战却不会统治---教会主教说服其成为基督教教徒。

古希腊辉煌-城邦分区统治-开拓殖民地-到了罗马-罗马学习希腊强大起来-打仗治国很罗马-其他方面如文化等很希腊-日耳曼民族入侵罗马帝国--0--罗马帝国灭亡--0--日耳曼蛮族统治(好战、土地私有)。

第二章: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近代欧洲

思想的几个冲击波,核心力量是教会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罗马学术和教义:

♠ 1、15世纪,文艺复兴:回顾古典,思想解放。(文化)
♠ 2、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直接攻击教会,基督教不是罗马人的。(教会,仅此而已)
♠ 3、17世纪,科学革命:从“回顾”到“前瞻”,相信进步。(文化)
♠ 4、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发挥理性,改造社会。(文化)
♠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推崇传统文化,衍生民族主义。(民族)
科学、进步和感情、解放这两股力量迄今仍然强劲,两股力量的撕扯,使得人们困惑不解,欧洲四分五裂。感悟: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在个体上有理性和感性两端,在一个民族上有进步和保留传统两端,也有忠于自身和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的两端。只是常年处于理性和感性中间的人会感到困惑,这种情况通过对感性建立理性的认知会慢慢好转,因此出现了用理性去管理均衡理性和感性两端的人,这样的人本质上仍旧是理性,会通过理性把生活驾驭得很好,即便避免不了一些意外事故,多练手熟就好了。这样的人根本上的局限在于感性发挥不到极致,在一个喝茶的悠闲下午,他可能会突然羡慕那些处于感性那端的义无反顾和轰轰烈烈。处于以理性和感性为端点这条线上不同节点上的人成就了不同的聚落,四分五裂的同时能够和谐共处,这也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冲击波之一文艺复兴:

♠ 一个思想解放运动,不再使用古代知识来支持基督教会的神学,主要是教会体系之外的许多学者,向往希腊和罗马在创造这些知识时的样貌而意图加以拟造。(向往那个被教会藏匿起来的真实世界,一个入世的世界,一个世俗的世界,那个世界中的人的思想没有束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人体是完美的,这个观念是希腊的发明之一。(裸体像和裸露的身体是有分别的。裸体像本身展现的是丰富的力与美,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裸露的身体就只是没穿衣服而已,而且因为没穿衣服而显得自曝其短。——艺术历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希腊人雕塑裸体像的目的不是要展现哪个人的躯体,他们的用心是从人体中找到完美,并且利用数学计算出最为赏心悦目的比例和线条。(古典时期:裸体作品——中世纪:罪恶的赤身裸体——文艺复兴近代时期:裸体作品。

冲击波之二宗教改革:

♠ 目的是要基督教会恢复到尚未罗马化(罗马化指的是基督教会体制庞大、权利高贵、富可敌国)之前的样貌。

♠ 这里先说一下基督教会本身的矛盾之处。耶稣早就警告过教徒拥有财富的危险,而基督的言行都在教义中有明确记载;但是罗马化的教会却身居庙堂之高。这个矛盾其实对教会很危险,但《圣经》是由拉丁文所写,很少有人会读,而且教会规定如有人利用《圣经》去批判教会作为,就会被烧死,这才使得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避开了这种破坏性的批判。

♠ 马丁·路德根据圣经树立路德教派中心教义:“因信生义”。只要相信基督就能得到救赎。行善积德是基督徒乐于去做的,但“行善积德”本身并不能帮助你得救。这是新教和天主教教义的基本分野。

♠ 马丁·路德利用《圣经》批判罗马教廷,并把《圣经》翻译成德语供人传阅。马丁·路德没有被迫害的原因在于①得益于印刷术,马丁·路德对教会的批判被印成文字在短时间内传遍欧洲,这使得马丁·路德很快拥有大批追随者;②得益于德意志王侯和罗马教廷之间权利和利益的内在矛盾,德意志王侯对他的新教进行保护和支持,广建新教教会,这使得新教教义从现在的德国北传到了瑞典、丹麦和挪威。英国则是创立了自有的新教品牌,成为英国国教。(当时的德意志是由许多小国组成的邦联,英国和法国是单一制国家,这导致罗马教廷在德意志的影响力要大过在英法的。就是日耳曼民族你争我斗的结果呗,分散成许多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还有像德意志这样的邦联国家。

♠ 新教和天主教互相互相攻伐,甚至兵戎相见。百余年后,双方同意共存:有些国家可以信奉新教,另一些国家也可以信奉天主教,甚至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教派也可以和谐共处。

♠ 宗教改革带来的信息是: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宗教。

冲击波之三科学革命:

♠ 日心说。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算出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推翻了17世纪初希腊人的地心说。人们发现自己超越了古典,不断进步,但同时又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们不是宇宙中心。

♠ 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我们不是什么特别的生物。

♠ 人们重拾了用理性思索探索整个自然体系的运作并用数学精确表达的能力。

冲击波之四法国启蒙运动:

♠ 人们希望借用理性更上一层楼,把理性用于人类生活,让它得到脱胎换骨的改善。

导火索:天主教廷神迹惑众 + 法国国王君权神授愚民,一群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普及理性和教育,提升民智,让神迹和君权神授无处遁形。

♠ 他们斥责迷信,斥责以迷信统治民众思想的行径。

成果:百科全书,是一套以字母为索引的知识库,将理性用于一切事物,让知识领域里没有层级之分。光是以字母排序这个动作,对于当时号称掌握所有真理的教会来说就是一大冲撞。

结果:宗教是迷信,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本身的力量。

挑战:法国大革命,国王和教会双双被扫除,理性并没有带来民智洞开的新纪元,反而带来流血、暴政和独裁。

冲击波之五浪漫主义运动:

♠ 崇尚感受、情绪以及所有的强烈的情感。和理性形成鲜明对比。

♠ 这场运动延烧整个欧洲,德意志尤为热烈。德国人认为语言和历史塑造了一个民族,这个民族的特质,他们开始发掘他们的祖先日耳曼人的民俗文化。(现代社会对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就发端与这个转折点上,历史头一遭,知识分子开始搜集民俗文化。)

穿上你的靴子去走走路吧,走向平民百姓,走向农村耕民,记下他们的故事和歌谣,从中你会找到真正的启迪。——德国人对法国人的答复

文明是人为的,它束缚了我们、局限了我们,唯有活在传统文化中,你才算活得完整。!!(感觉虽然有点激进,但还是很有道理的,它告诉我们在前进的时候,别忘了回头看看自己从哪里来,自己是谁~~

这个观念一直深植西方社会里,19世纪有一次重大爆发,自由解放,活得简单原始。

♠ 催生民族主义。主张拥有相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必须生活在一起,成立自己的政府,只有这样,民族精髓才能充分发挥和传承。

♠ 浪漫主义崇尚情感、文化、民族主义和自由解放,这和理性、科学和进步背道而驰。

PS:这期间基督教的出现和变革轨迹

犹太教---耶稣---基督教---耶稣被迫害---基督教义信耶稣---保罗---世界的基督教---罗马政府迫害基督教---君士坦丁成为基督教徒---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教会教皇发展--0--帝国灭亡,教会留下--0--罗马人的教会---日耳曼蛮族好战却不会统治---教会主教说服其成为基督教教徒---马丁·路德批判教会制度---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共存。

间奏章:古典情怀今犹在

希腊雅典三大哲人(公元前5-6世纪,师徒三代,民主制度的批判者)。

  • 苏格拉底。
    质疑一切,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
    苏格拉底问答法。
    死得挺惨也挺有骨气。(太过于理性地质疑造成的后果。)

  • 柏拉图
    我们在世间的所见所感,只是存在于另一个崇高灵魂界中完美形体的影子。
    囚徒山洞火炬的比喻。

  • 亚里士多德
    地心说。
    三段论——理性思考。概述+明确叙述+结论。结论正确的前提是前两段正确且有逻辑关系。

现在西方医学溯源(公元前5世纪,雅典市民):

希波克拉提斯。
用理性解释疾病,奠定医药行业内涵。
希波克拉提斯誓约。
有局限,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这四种均衡的说法,主导到19世纪才被勘误。

法律溯源(罗马人)

查士丁尼法典。公元6世纪,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下令编写。最完整的的罗马法典。
在11世纪重见天日,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英国是个例外,当时英国有了健全的普通法,对英国的契约法(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有了深刻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独一无二的狐狸:写这种读书笔记需要多少时间呀?
    皮袋君:@小昭爱阅读 过年在家没事,边看边写,用了两三个半天儿吧~

本文标题:《极简欧洲史 · 上》 约翰·赫斯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vn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