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年级课本上只有十二篇古诗,数量比以前减少了一点,分布更加合理,开始四首,中间四首,最后四首。
昨天课程进行完毕,开始复习。
在复习时,我们提出每首诗歌里需要注意的字词。然后让学生做试卷。结果依然有同学犯错。
难以解决的困惑——关于古诗教学错误如下:
“秋风萧瑟”的“萧”写成“箫”,“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戍”写成“戌”,“夜阑卧听风吹雨”的阑写成“澜”,“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落”写成左右结构,“随君直到夜郎西”的“郎”写成“朗”,“何当共剪西窗烛”的“烛”写成“竹”,“秋风吹散马蹄声”写成“春风”,“蹄”写成“啼”,“河流大野犹嫌束”的“嫌”写成“闲”,“枯藤老树昏鸦”的“藤”写成“滕”,“归雁洛阳边”的“洛”写成“落”,“雁”写成“燕”,“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影”写成“引”,“羌”下面写成了“几”,“崔九堂前几度闻”的“崔”写成了“催”,“不知何处吹芦管”的“芦管”偏旁互换。
哪一个没有强调过?都说了一百遍了,可是还会错,到底什么原因呢?是记忆力太好的缘故吗?错的一旦记住了就再也忘不掉了吗?
现在回顾一下我关于古诗的教学。
第一次学习的时候,让学生自行借助课下注释,翻译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过理解关,这种学习的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企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来走进诗歌;我再强调某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这个过程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然后让学生书写,然后背诵、默写,有训练。
学生默写过后,让学生把写错的词语放到错题集里随时查看,提醒大家复习时注意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有复习,有纠错本提醒。
后期让学生写过古诗故事,把古诗变成故事,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古诗添枝加叶,增加内容,企图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拓展延伸。这个作业在我的记忆中,吴璇、吴雨晨、王子龙、化天乐、吴娜有几篇写得很好,想象力丰富,语言充满诗意。
平时,每到早自习,语文课代表会让学生上黑板默写,改正,评讲。
为什么还会错呢?
难以解决的困惑——关于古诗教学谁能告诉我?屡错不改的原因是什么?我该如何才能有效的教学,训练,检测,反思,才能让学生对古诗文的默写做到万无一失?
难以解决的困惑——关于古诗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