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我在同学那里借了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在我的生活里我一直觉得书、笔、美食,绝对是缺一不可的,借来有一个星期了,今天拿来读到第二部,却在这里眼泪怎么都劝不住……
正是读到这里,我一直读不懂。杨绛先生所说的“梦”到底是真的梦?还是就是现实?只是用了一种写法,现在想来是真的。读到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我无法想像杨绛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现在捧在我手中的文章。
越长大,就越害怕。怕自己辛辛苦苦耕耘多年还是赶不上父母至亲老去的脚步。在切切实实经历过一次身边亲人离开以后,这种感情于我而言变得更加敏感。对生离死别的接触时,我更加觉得生、死的厚重。是的,我心里的感情和书中的感情完全合二为一,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年轻不止一次赋予了我炽热的血液,成长也不知一次为我借读了年轻的分量,其中包含感动、责任、温情。
话题回来,继续说一说《我们仨》。在这本书的第二部。我的脑海中是一幅画面,钱媛老师的病愈加严重,却一直想着自己的“娘”和“爸爸”。而钱钟书老先生和杨绛老先生相互依偎,两人在身边的陪伴依偎淡然的接受“圆,回去了。”所谓“淡然”,心中又有多少心酸苦楚,又是怎样的笔墨才能将它倾诉出来的。这个世界上最刻骨的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生命的弧度也是在年老时对生的执着。话至此处,剩下哽咽……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真真切切的活在世上,每天都在成长,想要找寻自己活在这世上的态度。我们以为自己不争不抢,生死轮回,看破苍生,却又舍不得,放不下。以至于我们每天都步履匆匆,到头来不知道那里是方向,于是有了很多理由羁绊前行的道路,在很多不明不白中找到些理由宽慰自己。
当下匆匆,我们赶着时间的步子;拼命成长,哪怕超越年龄的界限自以为是的去解读“生活”这个诺大的命题。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用得到的一丝丝获得就去解读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这世界是自己的,与任何人无关”这句话呢?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感情在这个世界上追寻自己渴求的温度。
愿我能和你一样,走到那个年龄段就学会应该承受什么。愿你也能和这世上所有善良的人儿们一样,用自己的温度去拥抱整个温情绽放的小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