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生为女性,意味什么:聊聊性侵、催婚和家暴

生为女性,意味什么:聊聊性侵、催婚和家暴

作者: 那行图鲁斯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22:30 被阅读0次

    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无疑,我们作为个体,总有数不清的身份。而最开始,对婴儿下面的一瞥,就开始了性别属性无尽的故事。

    噢,这已经是父系社会统治的好几千年了。我恍然大悟。"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劳动率上升、以女性为主体的消费市场等等一直让我沉浸在平权的美好中。丝毫没有发现,阳光下的黑暗以及进步背后的挣扎。张爱玲说,生活就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我想,那大概也是女性平权的一个写照。生为女性,意味着什么?大概就像开始跑马拉松时,突然被劈头盖脸地抛来一个蚊帐,然后你费力地想要挣扎出来想要更专注这场人生比赛。生为女性,不可避免的是这顶蚊帐,哪怕再通透,很可能只是恰好通过它的破洞,得以喘息地瞥见了清明。


    平时最受欢迎的两性话题,上有婆媳,下有亲子,中间是男女或独立。在许多关系中,我们争论是坚守还是退让。手忙脚乱地追赶那些老公疼、婆婆好、孩子省心的人生赢家。商场打折把主打的女性哄成花儿,消费既是独立女性的自我疼爱,也不失为另一半忠诚付出的证明。在这些习以为常的、似乎女性至上的假象背后,大概有种只能多看喜剧才能很好地咬牙撑过现实的麻醉。

    2020年的妇女节,才过去一个多月。"女王节"的营销口号言犹在耳。疫情原因商家促销势力减弱,取而代之是巾帼英雄的报道。除了商家和正能量新闻,当时吸引我的就是两篇文章。一篇提到当一个女性选择事业而终身未婚,在20世纪初,勒维特很好地抓住了哈佛大学临时工的机遇为天文学做了突出贡献。一篇则是前阵子三十出头的女性申请合法冻卵的坎坷之路。婚姻、生育,仍然是女性头上两座大山。

    就最近的新闻,我们来看一看,身为一个女性,要如何幸运才能躲过性别这与生俱来的桎梏。

    成长-侵犯

    最近高管性侵养女案让人在心痛、作呕等情绪交织之余,不由得为女孩的处境和遭遇感到心寒。一个未成年人,缺乏应有的监护,如此天衣无缝地被囚禁在衣冠禽兽的淫威之下。犯罪事实认定的灰色空间、公安民警的敷衍、禽兽深入骨髓的变态控制和伤害,都如同女孩手腕上的刀痕触目惊心。多少日夜的煎熬,多少次理智的挣扎,多少次努力求援,最终只能求助自杀作为最后的逃离。除了反映出巨大的法律和司法漏洞,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背后提供温暖支持女孩的另一些受害人们。

    她们也遭遇过性侵,当时却没有更好的武器保护自己,她们鼓励女孩说她已经做得很好,保留了证据。试想如果女孩没有求救意识、留下证据,案件又会是怎样的面目?李星星不是一个人,她背后有同样遭遇却止步在更高压控制下的女孩,甚至早已默默离开人世。如果不是她,我们甚至不知道在阴暗的角落里挣扎求存,为之打气的竟也是伤痕累累的过来人。我们只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孩,后面乌压压地站着沉默的多数。不仅是李星星,那些背后的天使们也应该得到保护的啊。

    作为法律从业者的高管蓄谋已久,钻法律空子,看准14周岁以及不构成养父女关系的行为我不愿再评论。而让我百感交集的,是高管姐姐日前的发声:不是养父女关系,女孩和妈妈还去见过其父母。通过玩文字游戏实现污名化,和弟弟的"恩将仇报"说就是一丘之貉。骤一看,言外之音就是女孩作为媳妇,这不过是两口子矛盾而已。无赖到让人瞠目结舌,好似可以模糊掉当事人的辈分差别的事实。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高管的姐姐。她对案件实情是否知情?不得而知。作为姐姐,可说替弟弟挡了不少枪。但讽刺的是,她同时是个女性,也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女性对另一个女性受害者泼这种意味不明的脏水妄图引导舆论风向,真是当代魔幻文学代表作。女孩如海一般让人窒息的痛苦干扰不了她,她仅作为一个"姐姐"在运作,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知道如何教导弟弟的姐姐。在生活中我们面对类似的事,总会用共情的方式评论——假如她的女儿遭受这种对待,她能否大言不惭地说出这种愧对为人的话?然而人们通常对这种矛盾视而不见。个体的隔离如此强大,多少的亲戚模拟都无法消弭人之间的鸿沟,或维护自我的需要。退一步讲,当我们面对同龄的仇人,又能否模拟为自己的手足呢?事实上,我们对有实际血缘关系的人都势如水火。

    当女性没有养成独立人格时,她往往只能依附在几千年父权社会的摆布下。这时同类相残的情况并不少见。性侵固然是男性的暴行,而你未曾想象到,除了冷漠,加害竟然也是部分女性的选择。

    择偶-催婚

    无论是否能平安度过青少年,到中年,必然要面对的就是婚姻和生育两座大山。历来女性的分工都固定在家里,操持家务、生养孩子。即便在我们声称科技发达、女性意识提升的今天,依然有数不清的魔幻戏剧每日上演。我们好像是在写字楼光鲜亮丽的Linda和Mary,只在偶尔回家才想起跟着自己几十年且融入骨子里的翠红和小芳。

    前阵子,中国剩女这部纪录片被全网提及,里面记录了三位代表女性的生活。当然我们都避讳剩女一词,但大家心里清楚,即便嘴上不说,深层的认知鲜少动摇。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律师女孩的经历特别心酸。在红娘常见的偏见羞辱下,她能保持自己的想法说道"我这个年纪很好啊",就已经很难得了。当她在公园相亲角和一个阿姨交流时,我真的想和她说,宝贝你值得更好的,何必那么委屈自己。在她和家人的交锋时,她可以很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婚姻的看法,看得出经历了多少番历练和萃取。但让人心痛的,是来自至亲的鄙视、威胁和折磨,以为你幸福考虑之名,不知疲倦没有深浅地把刀口对准这位自强孝顺的女孩。

    我不想矫枉过正地认同她作为一个高知独立女性就比村里初中文化生了俩娃嘲笑她的同龄人要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公式。就幸福感而言,表面光鲜实际备受折磨的她估计不比世界不大的农村妇女强,即便后者幸福的根基来自粗浅过时的价值观。我本以为,律师女孩在年龄和社会家庭的高压下,终究是自我贬低和妥协结婚的结局。当然,她最终还是结婚了。在我们体内那个"传统迂腐的看客"舒口气后,我想说的是,她后来选择"高龄"出国留学,嫁给了一个三观合的德国人并在准备创业。无疑我是为她庆幸的。虽然都是走进婚姻,但那和当时那个如同遮羞般尽快成婚的要求相比,这无疑更接近幸福的真相。但同时我也是感到悲哀的: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在外头风里来雨里去,竟然顶不住传统的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压力。能包容她的,能让她如鱼得水的,竟然只能是换个环境。

    希望你幸福的家人,实际上却用他们的方式让你不幸福,这一切让人矛盾而无所适从。你并不是作为一个女儿被爱,而或许是服从了他们的安排才"值得被爱"。被传统和男权社会荼毒的施压者不曾愿意承认受是内心强大的控制欲和面子文化的驱动,婚姻和生育里,同性之间的相残比比皆是。

    关系-家暴

    而婚后又真的是达阵的幸福吗?隔离期间,被病毒屠城的同时,英国家暴热线的求助人数翻番。这是在有女王坐镇的西方先进国家。更不要说受到男友变态摧残的北大女生包丽的过世。撕扯开岁月静好的面具便是血肉模糊的真相。在精神和肉体上,女性某种程度一直是弱势群体。

    年少时我对女子不如男的言论义愤填膺,后来一个历练多年前辈告诉我,你还年轻,这个世界就是男女有别,女性确实处在相对劣势的地位。再后来在周围言论及环境的影响下,终于骨子里的自卑爆发出来。如今,我想最开始可能是努力平权的矫枉过正,而后是直面内心的暗影,而最终或许要真实地面对男女之别,才能踏实地建立独立平权的根基。


    自由

    如今年轻人中不婚不育的口号横行,或许很多在步入中年各种原因终结。家计和生育,是传统女性的分工。在更多人意识到这种宿命的强加性,肯定会有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可是,自由不完全是对传统和宿命的反抗。就如同在异性恋为主的社会里,正常人不会为了特立独行而改变性向。对于婚姻和生育的自由也应与之相似。就像俞飞鸿所说,结婚与否,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怎样舒服就待在怎样的状态里。

    当我们意识到,传宗接代是一个强加的宿命时,我们的观念无疑松开了一层束缚。但仅仅为了反抗而叛逆对自己也是不负责的。我希望有一天,人们尤其是女性,不需要屈从外界的眼光和压力而结婚生子;有一天,真心渴望家庭的人也能够顺利追求幸福。有一天,人类尤其女性之间能够多一点同情和共感;有一天,无知的受害者不要继续下一轮的加害。真正的自由,是彻底觉照自己所求,努力而无悔地追求;真正的自由,是每个个体正常合理的意愿能被尊重,而不被权势、地位、观念所压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为女性,意味什么:聊聊性侵、催婚和家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uo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