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珍宝之“四法印”

珍宝之“四法印”

作者: 随你爱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00:12 被阅读76次

    人这一辈子大多时候是在患得患失中度过的,得到的不能好好把握,失去时又不免常常感伤,但如果能够看清真相,接受事实,那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你的心至少有些许依靠,可以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疗伤。

    释迦在菩提树下苦苦追寻,终于为人类找到对治痛苦的方法,很多还是得到现代心理学的印证,佛家一些很实用的观念或方法值得我们细细思量,也许对有缘人来讲不失为一份珍宝,至少对我来讲着实这样。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涅槃寂静。”

    人对时间的感受其实是很迟钝的,而重复且单调的生活又会不断磨平我们对时间的感悟力。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即使你觉得周遭的事物一成不变,但很多条件在不知不觉中不停歇地演化着,只是我们一时难以发现,但把其放在时间长河中来看,便一目了然。

    或许生活的无奈让我们期待永恒,也可能因为美好的事物得之不易所以祈求能够永驻,然而这样却在不断培植我们的“妄想”,期待好的永远留下,坏的快快离去。

    四法印中,“诸行无常”是要让我们看清事实,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变化着的,不管好的或坏的,一切都在动态变化中,你看似已经牢牢捉住的东西其实只是你觉得把握住了,但就像“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里”一样,一切都在流逝。倘若能够用无常观思考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就会懂得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心境。

    珍宝之“四法印”

    “诸法无我”是要培养无我观,人这一辈子最难破除的就是“我”这个概念。但“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小孩子一般在五岁之前是没有自我的,无法区分世界与我的区别,但当人学到足够的概念后,便开始建立自我,懂得分别你我他。“我”是大脑意识构建的产物,但实际上,究竟什么代表“我”,千古以来,无人说得清道得明。

    为什么要培养无我观,主要是因为经常性的强调自我会引起一个人的傲慢,傲慢又产生分别,分别产生偏见,偏见引发怨怼,所以世间很多矛盾和苦难都是因为“我”的执着,而这个“我”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至少对我来讲,无我观能让我更加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大到你可以认为自己与宇宙星空是一体的,小到可以与你的家人融为一体,没有分别,这样一来,很多不满、害怕、猜忌、孤独等感觉会减弱甚至熄灭。

    珍宝之“四法印”

    “诸漏皆苦”讲的是人的所有情感体验最终都是以苦作为归结的,因为任何美好的事物无法持久存在,世间的一切都要经历“成住坏空”这个过程。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享受快乐,享受美好的体验,只是说避免陷入追求快乐的火坑中。美好体验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就像春天到了万物自然复苏,冬天来了瑞雪丰年一样。你的快乐是因为你的付出给别人带来帮助而顺带被别人的快乐感染,而并不是你为了追求感官体验去刻意为之的结果。如果刻意寻求快乐,那会不断推高内心的期待值,当快乐一旦离去,便容易陷入空虚落寞之中,有时反而得不偿失。

    “涅槃寂静”在我的理解看来,就是当你把前面三条做好,你内心很多妄想渐渐很少生起,整个人变得踏实,坦然,久而久之内心会更多时间里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即使遭遇生活中的挫折,也能够很快自我愈合,这在我理解中就是涅槃。

    四法印就像四根柱子,支撑起一个坚固的世界观,他们本质上互相关联,有人说,如果你能够证明这四个理论中哪一个讲的不是真的,那佛教的大厦便轰然倒塌。可喜的是,佛陀的智慧依然能够在这个大地上继续造福人类,也愿你有机会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

    珍宝之“四法印”

    附:

    【四圣谛】

    苦,集,灭,道

    【五戒】

    杀,盗,淫,妄,酒

    【十善】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珍宝之“四法印”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珍宝之“四法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wm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