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问题1:强基础计划只招收七个基础学科的学生吗?
强基础计划征聘的主要问题是意见中最为关注和最容易被误解的关键问题。让我们先看看最初的观点是什么:
强大的基础规划主要是选拔和培养愿意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的学生,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或拔尖的基础学科。重点关注高端芯片和软件,智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有关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合理安排招生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招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等相关专业。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节机构,根据新形势和招生形势的要求,调整强基计划招生。
认为,突出重点学科的主导作用,注重“数,学,化,生,哲,史,文”专业的招生,一个行业的人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七个专业都要推出的坚强基础计划”。
但他认为,这种解释是片面的,因为《意见》也指出了这一点,
强基础规划的选择和培育应符合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 福库斯高端芯片和软件,智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以及其他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短缺人文社会科学建立纪律动态调节机构根据新形势和招生形势的要求,及时调整强基础规划招生专业。
可见,强固基础计划的招生不仅是针对“数学与化学”等基础学科。根据教育部的文件,有两种类型的强基础规划专业:
1. 基础学科,如教育部文件提出的数,理,化,生,哲学,历史,古文等相关专业。
2.部分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符的新工科专业,《意见》中列举了“高端芯片和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智能技术”“国家安全”等专业,而新工科还包括新能源科学,非织造材料,光电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生物制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电信,智能制造,智能医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与制造,船舶与海洋……
在对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先前公布的《强基础计划》的评论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强基础计划》评点截图
可见,北大招办的意见与《意见》是一致的:突出基础学科的主导作用,招生专业向基础学科倾斜,而不是“只招收七个基础学科范围内的学生”,而基础专业的招生专业将根据形势的需要和招生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02
问题2:谁是坚强基金会的目标群体?没有学过比赛的学生能参加吗?
关于强固基础规划的招生目标,明确提出了对强基础规划的主要选择和培训。愿为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服务以及优良的综合素质或基础学科名列前茅学生。
因此,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只要他们的综合表现优秀,他们就可以积极参与选择强有力的基础计划。
从招生条件来看,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取消了“学科竞赛奖”的刚性门槛。因此,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无论是否接受过学科竞赛训练,都可以报名参加强基计划。
对综合表现优秀的非竞争方,进一步降低参与门槛。
不仅如此,强基计划招生规模的调整,对于非竞赛方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高校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
这意味着:
1,强基计划突破了传统自主招生中5%的招生上限,虽然首批开展强基计划的高校由90所缩减至36所,但符合条件的名额在理论上可以扩张至100%,也就是说将有更多成绩优秀的考生能够参与选拔;
2,与自主招生全国竞争不同,强基计划是分省投放名额,这样就避免了传统自招中,竞赛大省生源抢占名额的情况。所以说,面对强基计划,完全可以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只需要在本省相对突出一些些即可。
综上所述,实施强有力的基础规划打破了学科竞赛对优秀创新人才的“囚禁”,这意味着更多优秀的学生将能够参加一流创新人才的选拔。
03
问题三:高考成绩占85%以上,那么只要高考成绩好,你就可以录取了?
强基计划规定: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
从表面上看,高考成绩占很大比例。这是否意味着入学考试不重要?
这个问题,在入学前,是《深度丨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强基计划的民间版(实料版)解读!》本文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由于强基计划按省份安排名额,能参加选拔的学生大概是高考前1000名。通常,这些优等生的最高分差约为10-15分,换算成综合分,最高分差约为1.1-1.65分。
可见,在强基计划中,高考分数分化被压缩得很低。
浙江省2019年一期表
以浙江省为例,2019年高考最高分为720分。根据一分一段表,第1010名的分数是685分,两者相差高达35分!
根据强基本计划分数核算公式:
高考转换分数=(高考分数/750)*100×85%
转制后,高考成绩为81.6分和77.6分,分差仅为4分,而这区区4分,则完全有可能在后续校考中被逆袭翻盘!
因此,你应该提醒学生和家长们,虽然高考成绩在强健的基础计划中占了很高的比例,但高考永远不能忽视高考,真正决定考生的命运。
04
问题四:学科竞争不是硬门槛。有必要学习吗?
众所周知,学习科目的竞争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继续学习超出高考内容的课程。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影响高考过程中的学习。那么,当纪律竞赛奖成为不必要的条件时,是否有必要坚持下去?
上升学者认为,虽然学科竞赛奖已经退出了刚性门槛的角色,但从这个角度看学科竞赛的衰落是没有必要的。有两个具体原因:
首先,强基计划的校考与高考不同,肩负着选拔顶尖创新人才的重任,所以与高考内容相比,势必在涉及知识广度,深度和题目难度等方面有大幅度提升,那么学科竞赛内容就成为了校考试题的最佳选择。
在今年的入学考试中,相关专业的基础雄厚,有竞争背景或学习背景的候选人将更有竞争力。
其次,在《意见》中提到“相关学科能力和表现突出的考生可获得违规的机会”。
什么是优秀的纪律能力?虽然官方文件中没有说明,但我们可以撤销“例外录取”政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这句话意味着,符合破格录取条件的考生,只有高考成绩达到省级本科一本线,才能被录取。不难发现,这是对原有的“独立学院”的“竞争党”给予的最高折扣,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强大的基础规划中,这个渠道也为顶级竞争学生保留。
虽然特殊录取的具体标准尚未公布,但根据历年学术竞赛获奖人数,估计要达到特殊录取标准,还需要“省一级”甚至“国家级”的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学习竞赛这个问题:学科竞赛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是极少数人的游戏,新政导致竞赛学习降温,其实是对过往盲目学习竞赛行为的一种纠偏。
一流大学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初衷不会改变。以往的经验表明,像清北这样的名校,通过学科竞赛选拔特殊学科的学生是合理的。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名牌大学选拔某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都不会改变。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少数有天赋的学生。他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初衷,回归主体竞争的本质。
其次,那些因为升学,加分等功利性目的,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不顾自身是否具备潜质,而盲目跟风甚至孤注一掷的学生,确实应该冷静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条道路真的适合自己吗?再次强调一遍: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学科竞赛都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不是多数人能走的“捷径”。
此外,对于以重回清北等一流大学为目标的学生来说,竞争也是一种增值选择。对于这些名校来说,高考分数线不再有明显的分化。他们以往的高考环节将整合大量学科竞赛知识,加大分化。那些有竞争学习经验的人无疑会有更多的优势。对于这部分候选人,我们需要考虑到竞争知识的广度,做出更多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