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战争、经济大萧条
自有一种安贫乐道之风
如果问问九十岁的人
什么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他会说:三十年代
因为我们甘苦与共
——选自《云雀叫了一整天·甲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经济强劲增长,在1919年到1929年之间,出现了所谓的“柯立芝繁荣”时代,股票等金融市场高歌猛进。1929年开始,股票泡沫被刺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持续到整个三十年代,带来了长达11年的经济大萧条。大量的银行、企业破产,工厂关闭,导致大面积的裁员和失业。危机席卷了包括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的各层级民众,全国28%的人没有任何收入。这场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诞生以来发生的最大危机和灾难,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即使如此,许多美国人仍努力地生存着,并找到了为生活带来乐趣的事情,确有些“安贫乐道之风”:1、观看跳舞马拉松比赛,直至参赛者坚持不住倒下。2、排队看人们坐在杆子上(就像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3、看好莱坞电影:整个30年代,影票价格不到往常的四分之一,在电影院里度过一段时间成为很多人可以负担得起的逃避现实的方式。同时电影业突破“无声时代”,《42街》(1933年)、《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7)、《绿野仙踪》(1939年)等都在此期间上映。4、创造了“大富翁”棋盘游戏并风靡。5、收听有关蒙面侠的广播节目:大萧条时期,收音机是新闻和娱乐的重要来源。每周,美国人都会关注《独行侠》和《青蜂侠》中戴面具的英雄。以上娱乐说“安贫乐道之风“,毋宁说“苦中作乐之行”,以证见人类在潘多拉魔盒之后,确存留些许希望。甘苦与共,就是孔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患从何来——还是普通民众吃亏太多的缘故啊。在这场大萧条前,美国贫富差距到了天壤之别,前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是后90%群体总和的三倍。反观我们自己呢?毋庸多言,你只要去翻翻看看听听那文学、戏剧,有多少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团圆作美,有多少对青天老爷的呼唤、跪拜、哭诉,心下一目了然。木心说:“中国人是一上来就受了苦,吃了亏。读《易经》,读《道德经》,我都为古人难受。他们遍体鳞伤,然后微笑着,劝道:可要小心,不要再吃亏。”无怪乎每读到老子“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总会心生恍惚。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