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中,脱口秀演员思文聊起婚姻这个话题坦言道:“家里人几乎都离过婚,没有离婚的婚姻也处在风雨飘摇中。所以小时候就觉得自己的第一次婚姻肯定会离,也不是很相信婚姻这个事情。”
她所处的家庭环境,所接触看到的婚姻,让思文心底里觉得“婚姻不幸才是常态”。
我们总是提醒着父母说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忘了告诉孩子,这位老师言传身教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你要学会分辨,甚至,还要学会疗愈自己。
01
父母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大吗?这个问题我很有回答权。
如今的我,在对待婚姻上的态度是抗拒的,也不喜欢小孩。我认为这种思想行为跟我的原生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
我的父母过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常年吵架,甚至有过动手打架和拿出离婚协议的过去。
小时候的我,每逢他们吵架,我总是关起自己的房门,躲在最远的角落,蜷缩颤抖着。
所以从小,我的感受就跟思文一样,觉得婚姻带来的是悲剧,是不幸。对比于相伴型的折磨纠缠,我宁愿一个人生活得自由快活。
我的母亲总以“离婚影响孩子成长”为由而选择认命这个错误失败的婚姻。
这让我觉得自己这个小孩,是把他们捆死在不幸婚姻里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不喜欢小孩,也不愿意生养小孩。
最近,我在《依恋》这本书里读到:“没有证据证明只有父母健全,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成年人。
倒是有大量证据证明,在充斥着紧张、冲突和虐待的家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不是重蹈父母的覆辙,就是孤僻、消沉,或者主动承担起受害者这个角色。”
心里激起共鸣,感触颇深。
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02
这种原生家庭的不好影响,难道就真的要伴随我们的一生,无药可解,无法改变了吗?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如果我们能找出现在自我心理问题的来源,就相当于找到解开心门的钥匙。
我这几年的释然和解,就是基于自己开始学习心理学。
读了些婚姻情感,两性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学书籍,从书中找到自己的过往影子,用理性的知识分析根源,解剖感受,拥抱内心小时候受伤的小孩。
我的书单里有外国的苏珊博士写的系列书籍,如《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也有我们国内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所著的《为何家会伤人》等。
读书是静养,在思想的理解里,在文字的沟通中去重新认识自己,疗愈自己。
03
而积极寻找身边温暖正能量,也有助于赶走心里阴霾。
我很羡慕一个熟人哥哥的家庭。他的爸爸妈妈过的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婚姻生活,几十年的共同生活,遇到问题都是温和地沟通解决,从来不会黑脸吵架。
我特别喜欢上他家去做客,阿姨总是热情又温柔的招呼,伯伯也是耐心地询问,善意地指导着我的学业生活。
而一直沐浴在这种爱意满满的家庭里,这位小哥哥耳濡目染地传承了爸爸妈妈身上的优点,为人谦逊善良,待人温柔细腻,做事有条不紊,生活不急不躁。
原生家庭缺失这种正常的亲情之爱,让我更加渴望拥有小哥哥的同款和谐家庭,也明白了这世上真的有人在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偶像剧的情节有些失真,而身边人的故事却是真实可触。平凡人的生活,却带给我最多的惊喜感动。
我们得明白,父母婚姻不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全部,婚姻不幸非常态。
04
思文在节目中还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场婚姻的看法:是结束,而不是失败。
思文虽然在两性感情上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她没有排斥婚姻,更没有拒绝爱情。
所以,我给大家的最后一个建议是:你可以选择不婚,但别拒绝爱。
我理解,看透父母的婚姻而不想结婚,是害怕自己会重蹈覆辙父母辈的不幸 。但是时代不同,我们的选择权也早已不同。
老一辈被困在不幸的婚姻中,是因为世俗对离婚的偏见,是因为女性独立生存能力的不足。而如今90后80后的我们,并不惧怕离婚带来的影响。
我们结婚是因为真心相爱,彼此守护,而不是外界声音的作祟和年龄的干涉;我们双方有合则天下无双,分开各自为王的资本。
所以即使你真的遇到不幸的婚姻,也不会被困在这个泥潭中,因为你有转身离开的勇气和底气。
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拒绝也不是罪过。
但是,父母婚姻的影响,不该成为你逃避自己感情的借口。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没有一个人的感情经历是完全空白,你总会遇到你喜欢的,和喜欢你的人。
请不要拒绝那些温柔的爱意,请给自己一个释放的机会,也给别人一个爱你的机会。
我很喜欢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亲爱的小孩,愿你我当生活的勇士,不去逃避父母婚姻对我们的影响,一直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身处黑夜,那就正面那些伤痛。别忘了,你的头顶还有星光洒落,别忘了,永远有人在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