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碧绿琉璃净无尘,且看玻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碧绿琉璃净无尘,且看玻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作者: 汪十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3-19 08:00 被阅读0次

    考古到玻璃杯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震惊!两千年竟然就出现了此物,难道真的有人穿越?

    打住!大家好,我是玻璃,我来现身说法了。

    我出现的时间超级早好吗,作为最不像古董的古董,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早在公元前25世纪至23世纪就已经出现在两河流域,也就是五千年前。

    玻璃的发现及其在西方的发展

    坚固的外表、冷峻的内心、折光反射的本能和晶莹透亮的特色让我自出现以来就人见人爱。为了断定谁才是我真正的爸爸,各方人马争论不休。

    作为一种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固体物质,我可没有那么好伺候,溶制我的主要原料叫石英砂,石英砂熔点较高,所以又需要用到助溶剂(草木灰、自然纯碱等)来降低溶制的温度,最后还要用石灰石来稳定固化。

    基于这些原理,我产生于沙漠的可能性比较大。于是"玻璃西来说"观点就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既阿拉伯人的商旅队伍在沙漠里烧火做饭后,我在篝火的余烬里出现了,熠熠生辉。

    多么浪漫的出场方式,不愧是我。

    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出现以我为原料制成的器皿开始,西方的玻璃制作技术就不断的发展精进。

    埃及人在我身上镌刻、铸模和镀金,为了我的美煞费苦心;叙利亚人创造性的将我的液体状态随心所欲吹成各种模样,他们还为此起了个别开生面的名字——模具吹制法。从特别定制到批量生产,梦想变成现实,我的受众和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至此,缠丝镀金的水晶杯是我,美轮美奂的雕刻艺术品是我,教堂的彩色玻璃镶嵌也是我。

    公元8世纪时,我在欧洲的工艺进入了低谷期,技术方面几乎全面停滞。

    但是,凭借我当时的知名度,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我仍然身处高光时刻,叙利亚人又创造性的发明了把银盐注入玻璃溶液,使我具备金属光泽的工艺。

    12世纪时,我无奈的被威尼斯政府垄断了,他们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甚至将玻璃艺人们集中在了穆拉诺岛上,严加看管,如他们所愿,一直到15至16世纪,威尼斯玻璃产品几乎独占了整个欧洲市场。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部分玻璃艺人终于受不了了,他们逃离了海岛,将我带向了世界。

    中国玻璃的诞生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百官,下至万千黎民,没有人不喜欢我的。

    古人们对于喜欢的事物最直接表现就在于,包裹各种溢美之词,从春秋战国开始,我不仅存在于各种史料记载中,而且拥有着众多的华丽的称谓。

    《尚书·禹贡》里我被叫做"琳",《汉书》里我被称之为"琉璃";两晋时我叫"药玉",唐宋时我又叫"琉黎"、"颇梨";还有什么"球琳"、"罐玉"、"料器"等等等等。

    中国古代都喜欢拿我来干嘛?百搭如我,啥不能干?装饰品、日用品、配饰、陈设、礼器、明器等等等等。

    当琉璃壁时,我是皇权威仪的象征;当玻璃耳饰时,我是后宫佳丽喜爱的首饰;当玻璃碗、盏时,我又是民间家庭中意的物件。

    我当玻璃剑饰那会儿,还镶嵌过吴王夫差的剑格呢。

    中国玻璃制作工艺最早开始于西周,一成不变绝不是我的风格,随着朝代更迭,我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具备不同的时代特色。

    西周时社会生产力低,我也尽量低调处事,走的是朴实无华的路子;两汉时期工艺技术有所提高,但我也只是提高了些光洁度,继续朴实无华;三国两晋南北朝多么热闹,我高度参与了这个时代,拥有各种异域风情,轻薄透明;唐宋是工艺品发光发热的大好时期,各种外来文化相互交流,我变得既绚丽多彩,又小巧精致。

    但我真正鼎盛的时刻,却是在清朝。

    因为深受统治者的喜爱,当时不仅有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为我供职,还有欧洲技术人员参与探讨我的艺术性问题。

    中西合璧之下,我的成品高超巧妙至极,无论是色彩、质地还是类型,都被拔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

    我传承至今的艺名——玻璃,也是在清朝被最终确定的。

    稀世珍品:莲花玻璃托盏

    百闻不如一见,史书里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如实打实的物件更触动人心。

    这套美轮美奂的元代莲花琉璃托盏,就足以体现我在那个时代璀璨夺目的程度。

    1999年,中国古代玻璃制品中的稀世珍品——元代莲花玻璃托盏在定西市漳县汪世显家族墓中出土。

    托盏共分为托和盏各一件,托高1厘米,盏高4.8厘米,两者相得益彰,通体使用半透明蓝色玻璃原料,模铸法制成。

    整体造型非常优美,宛如夜色下盛开的一朵蓝色莲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汪世显家族了,那时候也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把我当成陪葬品使用。

    汪氏是金、元、明几代的陇西贵族,汪世显是元代"故荣禄大夫、大司徒",此套托盏出土自他的孙子汪维贤墓。

    莲花造型是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开始出现的,宋金时期尤其崇尚,但是中国古代玻璃器多为白色和绿色,只有伊斯兰玻璃器具多蓝色。

    所以,这套元莲花玻璃托盏极有可能就是使用伊斯兰玻璃原料,结合中国特有的莲花造型制成的。

    丝绸之路上的玻璃贸易

    感谢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这对我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公元前11世纪,东方和西方就已经通过欧亚内陆的游牧民族进行了来往。

    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和古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当时罗马的玻璃工艺已经很成熟了,这边精美的丝绸流过去,那边玻璃制品和原料也不断的流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玻璃制品在中国的发展。

    现代许多墓葬里都出土了罗马帝国所制作的玻璃制品,如江苏邗江甘泉汉墓里的搅胎玻璃钵。这说明我作为当时的进口货,是很受中原贵人们喜爱的。

    《后汉书·西域传》也有记载大月氏将罗马和安息的玻璃制品带进中原的内容。

    到现代,各种玻璃制品早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但精美绝伦的玻璃产品却早已出现了很多很多年,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碧绿琉璃净无尘,且看玻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cw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