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安徽名胜花之梦
合肥:包拯墓室及金丝楠木棺的传奇

合肥:包拯墓室及金丝楠木棺的传奇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09:24 被阅读2次

              上接:一代清官-包拯墓园记(1)  

              包拯墓室是包公墓园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区域。

             在瞻仰地面之上的包公墓封土之后,我绕着宝顶走了一圈,也没有见到墓室的入口。查看了相机里拍摄的“包孝肃公祠墓园导游图”后,才明白只有到了附葬区才能看到墓室的入口。

            下图、这是包公墓的地上部分,墓碑及封土    碑文: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包拯之墓

    下图、这是包公墓园附葬区角门外面,匾额: 铁面无私

               对联:包孝肃清正廉明合肥人瑞      歙黄山奇峰屴崱安徽地(标?)

    下图、附葬区的角门(西门)内侧,匾额: 万古不磨     对联:人皆称铁面     公真是青天

             进入附葬区角门,向右直行约10多米,即可看到通往包拯墓室的地下通道,通道用石块组砌而成,上部为石券顶。在两排仿古龙形柱灯的照耀下,显得宽敞、明亮。

            下图、通往包拯墓室的地下通道

    下图、走到墓道尽头左转,大约六米左右,就是包公墓前室后面是包公墓室。透过墓室的玻璃门,可以清晰地看到墓室中石砌棺床上停放着盛殓包公遗骨的黑色金丝楠木棺具。

    下图、这是包拯墓前室,室中的正方形台座上,是一方仿制的包公墓志铭

              铭文为“ 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 ”,原墓志铭已破碎,现在这方墓志是按原志仿制的,长1.23米,宽1.22米,厚0.13米。

    下图、这是隔着玻璃门拍摄的盛殓包公遗骨的金丝楠木棺椁。

    下图、在前室的右侧壁上,有“关于包拯遗骨的处理保护方案的简要说明”及部分照片。

            下图、这是碎裂成五块的《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照片,原墓志铭已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墓志铭为包拯生前好友、时任枢密副使的吴奎所撰;全文三千二百余字,由于断裂为五块,现能够识别的仅有二千七百余字,是迄今为止记载包拯生平政绩最为完整的史实资料。

            由于文字缺失较多,加之拍摄时光照不足,故无法全部辨识。如读者对包拯墓志有兴趣,可以查阅《文物资料丛刊》1980年第3辑《合肥东郊大兴集北宋包氏家族墓群发掘报告》。

    下图、包氏家族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照片

    下图、包公墓室全景

       附件:

                 关于再造包拯金丝楠木棺具的传奇

            几乎每一位来瞻仰包公墓的游人,看到墓室正中在射灯照耀下漆黑闪亮的金丝楠木棺时,都会产生疑问,包公去世已经一千年了,这是原来盛敛包拯遗体的棺椁吗?

             回答是否定的:当然不是!早在上世纪的1973年,安徽省、合肥市文物部门组织发掘包公墓时,距包公逝世的年代(公元1063年)就已经将近千载了。打开墓室后,发现原金丝楠木的棺具大部分已腐烂不堪了。那么,如今包拯墓室内的这具棺木是怎么来的呢?它是如何制成的呢?

            说来话长、且几乎像一段传奇,但这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真实地发生在包公墓重建的那段时间里(1985年10月至1987年9月)。

            重建的包拯墓园是按照北宋二品官的墓葬规模和原墓的发掘资料设计修建的。包拯墓原使用的是金丝楠木棺具。为了使重建后的包拯墓尽量与原墓的结构、形制、材料相同,所以重建领导小组要求重新制作一口用金丝楠木棺具。经测算,所需的木料,要求每一根原材金丝楠木的长度不小于2.6米,直径应在25厘米以上,所需木料总量约2立方米。但是直到1987年1月,离要求竣工日期仅有几个月的时间;大部分墓园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盛产稀有乔木树种的四川、贵州等地来电告知:金丝楠木无货。

            怎么办?包拯墓园筹委会的全体人员焦急万分,生怕因此而影响墓园整体工程竣工,也对不起清官包拯、对不起热切盼望墓园如期竣工的上上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即使踏破铁鞋,也要把它(金丝楠木)找到。”领导下了最大的决心,把最后一线希望寄予盛产木材的福建省闽南山区。于是筹委会派遣王元顺、葛盛炎二位同志赶赴福建。他们深感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到达福建后,一刻也不敢怠慢,先后走访了八个县,仍没有找到金丝楠木的任何消息。正当他们灰心丧气准备返回安徽时,忽然有热心人前来告知:福建南靖县有楠木。他俩听到后马上赶赴与广东交界处的南靖县,一个乡、一个村地普遍寻访。一天,他们来到了联桥乡高山生产队,该队的一个刘队长接待了他们。刘队长说:“我们队的山林已经承包给了一位名叫包浩源的老人,我带你们去问问他”。

           包浩源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中等身材,脸色黝黑、眉骨突出,双眼炯炯有神。他只知道山上有楠木,但不知道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有多少棵、树有多大。他很奇怪,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何专要买金丝楠木,干什么用呢?当他听说是为了给包拯作棺具时,老人睁大双眼,显得异常激动;他拍着胸脯说:“你们知道吗?我是包拯的35代孙。我叫包浩源,祖上是从河南开封迁过来的。为老祖宗包公建墓园、棺材,别说要金丝楠木,就是豁上我这把老骨头也没说的!”听了老人这番话,王、葛二人真是喜出望外,包浩源老人也激动不已,一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天刚亮,包浩源老人就带着儿子、邻居乡亲一行7人,陪着葛盛炎上山去了。山上林海茫茫、脚下荆棘丛生。他们一边用砍刀割藤开路,一边瞪大眼睛需找金丝楠木,经常被绊倒在地,划破了衣服、擦伤了皮肤,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就这样,他们趟溪水、翻山岭,整整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按照尺寸找到了符合规格的金丝楠木。按照当时的市价,这些珍贵的木料价值在二万元以上,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要知道当年的“万元户”是很多人羡慕和追求的啊!当王元顺、葛盛炎与包浩源老人商量木材价格时,老包当即表示:“我是包公后代,能够贡献一点力量是义不容辞的。”在老王、老葛再三地劝说下,包浩源老人按最低价格象征性地收了些费用。

            发现金丝楠木的地方,山路崎岖、陡峭,往外运输十分困难,在当地热心个体户的帮助下,费了一番周折,好不容易将楠木运到福建漳州火车站。不料,由于铁路忙于春运,木材等货物暂时停运。当心急火燎的老王、老葛找到车站来到说明情由后,漳州站徐站长立即说:“我们马上请示上级”。两个小时候,福州铁路分局电复:“特殊情况,准予放行”。一个星期之后,这批珍贵的木料载着老王、老葛的艰辛和包浩源老人的虔诚,顺利运抵合肥。能工巧匠们立即动手、抓紧时间,精心制作成一只完美的棺椁,将珍贵的包拯遗骨安放在内。

            1999年四月,合肥市举办了一系列纪念包公诞辰1000年的活动。包浩源老人及其两个儿子、儿媳应邀参加了包拯墓园的祭祀活动。这位朴实忠厚的山区老汉,走进墓室一眼看到金丝楠木棺具后,久久立在棺前,此时他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个真实的故事近乎是包公的现代传奇,但不管你如何看待这桩往事,它也将伴随着千古名臣包拯的事迹而留芳千古。(本文是根据“包拯墓园”展出的有关资料编写的)

           金丝楠木  简介

            金丝楠木是一种极其名贵的乔木,以木质紧密细腻、坚硬耐腐而著称,是制作棺材的上等材料,是国内较为稀有的树种,主要生长在四川、贵州等地区,在华南地区也有少量产地。

            编后:

            在有关包公墓的宣传资料中,有一段文字,颇能反应现实中国的国情。兹照录如下

           “遗憾的是,漫漫千年历史长河中,诺大一个中国,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包公。相反,贪官污吏却香火不断,甚嚣尘上”。

            我想说的是:现在大力宣传学习雷锋,是因为雷锋太少了!同样,使劲说要反腐败,则是腐败现象太多了!

            国之不幸、人民之不幸!

                  全文完

    原题    (原创)包拯墓室及金丝楠木棺      2013-01-17 06:55   发表

    2018.12.31     阅读(4176)| 评论(2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合肥:包拯墓室及金丝楠木棺的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en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