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敬亭山风景区”山林蓊郁,景色优美。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曾七次游历敬亭山,并留下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敬亭山遂因谢眺、李白的诗名成为吟无虚日、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
据传说,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为避“安史之乱”,追随李白的足迹,也来到了宣城敬亭山,并在翠云庵出家修行,因此在当地留下了一段佳话。
下图、 望姑桥 相传李白曾在此桥眺望翠云庵,期望看到在庵中修行的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过此桥沿路上行不远,就是翠云庵。
下图、这是在望姑桥与翠云庵之间新建的“绿雪茶楼”,未营业。
下图、从“绿雪茶楼”左转,就看到了翠云庵。
翠云庵始建于唐代大中年间(公元854年前后),原名卜静寺。元末毁于兵燹;明宣德年间(公元1430年左右)扵故址重建,更名“翠云庵”。一九五八年被毁,一九八七年扵故址重建。此庵名传遐迩,香火旺盛,有名人题咏近百首。相传: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因避“安史之乱”,步李白行踪,在此出家数年,号称“持盈法师”,圆寂后,葬于敬亭山南麓。
玉真公主(即持盈法师)与唐玄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她本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原名李持盈,是唐睿宗李旦之女;其母亲窦氏被武则天所诛戮,窦氏生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和李持盈。公主法号无上,真字玄玄。天宝中更赐名持盈。其伯父唐中宗为帝时,封昌兴县主,其父(唐睿宗)为帝时封昌兴公主,后改封玉真公主。持盈幼时聪慧,长大貌美如仙,很受父皇唐睿宗李旦及胞兄李隆基之宠爱。宫殿任行穿往,玄宗无奈赐其修道,以约束其行为。在长安辅仁坊为其建观,名曰玉真观。持盈修道后,并未潜心修炼,而是利用修道传道的机会,遍游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天下道教洞天福地,皆有她的足迹。持盈法师仰慕李白的才华,将李白荐入宫中。李白得以入唐室并受到李隆基的恩宠,介绍人就是玉真公主。
下图 : 这是位于翠云庵右侧的观音宝殿
下图、观音宝殿 对联: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下图、大殿居中供奉的是金装彩绘的观音菩萨坐像
观音宝殿的下方,有一小小的三角形亭子,其造型很少见。亭名为“虎窥泉亭”。亭内有一古井,即“虎窥泉”。井旁有小碑,介绍虎窥泉:此井深五丈许,相传唐代建庵后僧尼饮食乏水。一天,住持梦见一吊睛白额虎在此扒掘。虎去,僧人沿虎迹掘井,遂得清凉甘泉。又、附近产敬亭绿雪茶,用此井水泡茶,尤为香冽,故又名“绿雪井”
下图、 虎窥泉亭
下图、虎窥泉,泉边的茶座,现在仍然从这口井中汲取泉水烹茶待客。
下图、下看“绿雪茶楼”
下图、远眺敬亭山主峰- 净峰
从翠云庵沿山路下行左转,约1200米石阶路,即有一个小山头。陈毅元帅的塑像就在路边。
下图、 陈毅塑像 陈毅(1901-1972)
在塑像的底座,镌刻有1939年5月初,陈毅在宣城驻军时,途径敬亭山写下的七绝诗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陈毅: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下图、远眺宣城
下图、从陈毅塑像右转下行,在一处幽静山谷里,绿竹从中,有一尊汉白玉雕像,那就是“玉真公主”雕像。
下图、在玉真公主塑像背后,有一抔黄土,也遍栽绿竹,不知道是否就是玉真公主的墓。
下图、玉真公主雕像的右侧,有一通石碑立于青石基座之上。这是2001年九月新镌刻的“玉真公主墓志”。
玉真公主墓誌
玉真公主(?-公元762年):系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云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玉真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云去公主号、罢邑司。据传:安史之乱后,她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直至香消玉殒,魂系斯山。百姓称其安息之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赞美敬亭山的这首诗,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切怀念之情。
公元二零零一年九月十日 许锡照撰文 聂华军 书 程家仁 镌刻
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安徽省宣城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立
下图、正在修建的“相思泉”景区,位于玉真公主雕像的下方不远处。此泉原名“皇姑泉”;相传,玉真公主玉殒后,李白悲痛欲绝,常来皇姑坟前祭悼,皇姑为其挚情所感,遂引一股清泉。此泉清碧甘冽、四季不竭,供李白饮用、煮酒烹茗。后人取名为“皇姑泉”,又名“相思泉”。
下图、这是规划中的“相思泉”效果图 ,泉边有一座李白半卧雕像。
下图、 这是位于敬亭山东大门内的敬亭湖,目前正在扩建和修缮道路、进行园林小品点缀。
下图、这是敬亭山风景区大门外的宣城特产销售部,在此可以品尝到此地名产“敬亭绿雪”、“绿雪贡芽”等名茶以及宣酒特贡酒。
附件:
李白与玉真公主
据给李白出版《李翰林集》并作“序”的唐朝进士魏颢说:“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这是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的原话。转成白话文就是:李白在峨眉山住了很长时间,后来,因为道士元丹丘的介绍,认识了“持盈法师”(即玉真公主),从此以后,飞皇腾达。唐时科举制度,等级森严。不过,为了不序进取,唐朝政府在科举取士之外,还设有“博学弘辞科”,让民间知识分子,可以不参加考试,经过一些特殊人才的推荐,由皇帝面试之后,由皇帝下令,赐“同进士”出身。李白就是经由持盈法师的引荐,直接进了翰林院,成为名震京师的大才子。
在这里,魏颢直接告诉了我们:推荐李白入长安的关键人物是元丹丘。
关于元丹丘,我们一般都是通过李白的一首乐府诗才认得的。在《将进酒》里,有这样的句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其中的“丹丘生”,即元丹丘。
李白五十多岁时,还写有一首《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中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由此可见,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李白和元丹丘一直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四川江邮老家的时候,李白就与元丹丘相识了。那时,李白才二十多岁。后来,他们曾一起漫游过四川、湖北安陆、襄阳、河南嵩山、石门山等地。元丹丘本来是隐居嵩山的一个道士。李白赴嵩山,不是游玩,而是去找元丹丘牵线搭桥,李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认识玉真公主(即持盈法师)。
玉真公主(即持盈法师)与唐玄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她本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名李持盈,睿宗李旦之女,母亲窦氏被则天后所诛戮,窦氏生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和李持盈。公主法号无上,真字玄玄。天宝中更赐名持盈。其伯父中宗为帝时封昌兴县主,其父为帝时封昌兴公主,后改封玉真公主。持盈幼时聪慧,长大貌美如仙,很受父皇李旦及胞兄李隆基之宠爱。宫殿任行穿往,玄宗无奈赐其修道,以约束其行为。在长安辅仁坊为其建观,名曰玉真观。持盈修道后,并未潜心修炼,而是利用修道传道的机会,遍游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天下道教洞天福地,皆有她的足迹。持盈法师仰慕李白的才华,将李白荐入宫中。李白得以入唐室并受到李隆基的恩宠,介绍人就是玉真公主。
道教是李唐王朝的国教。唐太祖李渊开国之初,为了巩固、神化李家王朝政权,追认道家的始祖老子李耳为李唐宗室的祖先,将道教定为“国教”。唐太宗李世民还专门下诏书将道士排在僧尼的前面:“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因此,玉真公主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出家为道士,法号“无上真人”,后来又赐法号为“持盈法师”。玉真公主崇信道教,出家为道士,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后来,唐朝还将道举作为一个考试类型列入科举考试之中。这样一来,道士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快速地提升。李白拜见玉真公主,就是想走“由道教而入仕”这样一条捷径。
当年,唐朝的读书人大都清楚玉真公主与唐玄宗的关系,如何才能成功地打通玉真公主这个关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这仍然需要有人帮助,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叫“元丹丘”。元丹丘将李白介绍给了玉真公主。
元丹丘是李白生命长河中,第一个最重要的朋友。他与李白的关系持久而亲密,他对李白的志向、为人、诉求,也是了如指掌。唐玄宗天宝元年,玉真公主赴河北谯郡真源宫参加道教活动,就是在这一年,为谯郡真源宫修建碑石的元丹丘,将李白推荐给了玉真公主,并将李白多年前曾撰写的一篇《玉真仙人词》,献给了玉真公主。原文如下: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在这首词里,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将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融合为一体,对玉真公主进行了着力的美化,编织了一幅极具美感的神仙画面。这种浪漫、夸张的手法与李白写给一般官员的自荐书不同,他没有直接陈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才能,也没有直接夸耀对方,而是用神化的世界来烘托玉真公主的神奇能力。
这首《玉真仙人词》,其实玉真公主早就应该看到。那还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前后,当时三十多岁的李白来长安谋求仕途,名气还远远不如后来那么显赫。为了结交权贵,他四处公关,并写下了这首《玉真仙人词》,就是想通过玉真公主的关系得到引荐。于是他便在友人的帮助下,住进了终南山楼观台玉真公主的别馆,等待拜见玉真公主的机会。
楼观台是汉代以来供奉老子的道教胜地,距离长安城一百多里。玉真公主不仅在长安城有玉真观,在楼观台山等地也修建了多所别馆。唐代许多大诗人如王维、储光曦等都曾做客玉真公主别馆,写了不少的诗文,可见玉真公主与文人交往比较密切,许多文人都希望通过玉真公主架起与唐玄宗之间的桥梁。但是那一次李白很不走运,他不仅没有在别馆见到玉真公主,而且遭遇非常落魄,更谈不上投献《玉真仙人词》了。这从他当时写的《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中可以看出。其中一首写道: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这首诗充满着凄凉孤独的气氛,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天终日阴沉沉的,很久没有见过晴朗的天空了;自己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非常阴翳,只能酌一杯酒聊以自慰。在其二的结尾处李白写道: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李白虽然因境遇不佳而感到了孤苦与无奈,但他还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同时这二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拜见玉真公主的强烈渴望。而这一回,通过老朋友元丹丘的引见,李白果然得到玉真公主的倾心推荐,就要进入帝都长安,进入大唐王国的政治中心,就要见到九五至尊的唐玄宗。李白似乎距离自己的政治理想越来越近,千秋功名与辅弼重任似乎就要成为现实,以至于这位被誉为“诗仙”的一代诗人李太白,后来被唐玄宗召进宫中的时候,竟然高兴得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唱起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起初,唐玄宗对玉真公主倾力推荐的这位密友,非常客气,甚至亲自拿调羹给他夹菜,不想后来宰相李林甫一进谗言,李白不久就被“赐金放还”,看样子唐玄宗是不想重用他了。其实李白在朝廷也并不是高官,仅仅是奉命写点赞美诗词而已。李林甫为什么要狠狠地中伤李白,十分令人费解。据说是看不惯李白的“狂狷”。“狂狷”是什么?不过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的问题而已,这并不影响李林甫在朝中的地位和前程,恐怕还有更多难以言传的原因。就这样李白从此彻底丧失了做官的热情和希望,专心地把自己培养成“诗仙”了。李白虽然离开了他向往已久的长安,但他对玉真公主知遇之情难以忘怀,并且和玉真公主一直保持着交往之谊。玉真公主喜欢前往名山访道求仙,炼丹磕药,而李白恰好也早在少年时就有这种爱好。凡是玉真公主去过的名山大川,从李白的不少诗句中可以看出,他大都去游览一番。
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炼,李白也住在安徽。他曾经七上敬亭山,写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句,这反映了李白对玉真公主修炼之处的敬仰和留恋。晚年的李白,没有了愤怒和烦恼,只有超脱和淡泊。但他始终难忘玉真公主的知遇之情,心思再也离不开了敬亭山。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在敬亭山去世,终年七十一岁。一年后,即公元763,李白因病在敬亭山下的安徽当涂县离开人世,享年64岁。
(本文来自新浪博客,作者徐而缓,特此致谢!)
请看下集:李白与谢脁北楼
原题 (原创)李白与玉真公主/相思泉-敬亭山(2) 2012-12-18 17:07 发表
2018.12.31 阅读(2162)| 评论(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