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二次参观亚宠(亚洲宠物展),上一次是两年前,那时候还在世博园。短短两年间,展馆的面积就从7.1万平方米扩大到14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也从800增加到1300。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326/a42ee2c1edb0f6ea.jpg)
周六是第一个公众日,也是第一个可以进行自由买卖的日子。各位参观者跃跃欲试的,就是主子们的口粮。
9点正式开馆,朋友圈里一个知名品牌的销售在8:52就发朋友圈表示展位已经被包围,11点不到又发了一条朋友圈说罐头已经售罄。好在他们后来又挖出一箱展示样品,也是马上被抢购一空。
另一个专做冻干的品牌,也是午饭前就被抢光。要知道,一包巴掌大小的冻干的价格,可能就是一个礼拜主粮的成本。
其他一些大牌的宠物粮展位,也是被参与活动的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
亚宠如此受欢迎且规模扩张的如此之快,让我不禁讶异,背后的推动是什么。
记得早几年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经常看见已经退休的阿姨爷叔牵着自家的小狗(通常是京巴)出来遛弯;这几年阿姨爷叔养狗的趋势依旧不改,但京巴已经渐渐被泰迪,雪瑞纳等品种犬取代。而且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养的品种更加五花八门,有大型犬也有小巧的贵宾。亚宠展上也几乎清一色年轻人。
老龄化带来的宠物需求依然很大,同时还显现出另外两方面的趋势:一是收入水平提高了,养宠物的规格越来越高;二是年轻化。
第一条可以理解:日益宽敞的居住环境以及更稳定且发达的物质水平无疑为宠物造就了更好的条件;第二条却引发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不愿出门交际的年轻人,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宠物身上?为什么在越来越冷漠的社会里,宠物可以这么轻易的触及他们柔软的内心。
人在解决了安全和温饱这些最基层的需求之后,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会开始扩大。国内养宠物的年轻人里,60%以上拥有本科学历。高学历保证了他们稳定的收入,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在物质上他们可以说是小康的;但是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却是孤单的。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近半数是外来人口。他们背井离乡,没有朋友,更没有家人的陪伴。而作为土著,我们这帮独生子女,也缺少同龄人的陪伴,和父母的代沟也让很多人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聊天和游戏中。也许有的人选择走出去,旅游、运动、参加聚会,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结婚生子;也有人,依旧选择呆在家中,依旧孑然一身。
养宠物的人群里,41%是未婚的,他们需要感情上的寄托,却又没有组建家庭的力气。但他们还是希望在寒冷的冬天有温暖的陪伴,希望早上醒来开门的时候,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空气。一只毛绒绒的宠物,成了很好的陪伴。
记得有个朋友说过,每天走到自家楼下,看到屋内的灯光,就不觉得那么累了。前两天看了篇武志红的文章,现在人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但对于情感交流却越来越少了。在劳累了一天回家之后,我们期待简单温暖的情感交流,这时候一只毛绒绒的小狗过来蹭蹭你的腿,或者一只小猫从床底下钻出来爬到你的身旁,依偎着你,仿佛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你:辛苦了。让你觉得,这世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生命因为你的到来而高兴。
除了陪伴,宠物与我们的交流是单纯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们的要求也是最直接的,不需要费心思猜。它们是最真实的。这在现在社会人和人相处中已经越来越难。对很多不擅长交流的年轻人更是难能可贵。
我相信,没有我们,宠物们依旧可以过得自由快乐;但没有了它们,我们会很难感受到它们带给我们的一切。可以说,它们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家人。这才是宠物展火爆的原因吧,为了家人的健康快乐,我们愿意付出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