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9+1》是一部走心的电影,尤其对于马上要奔三的人,共鸣太多。舞台剧成功,在一定程度为电影的剧本垒好基石。
机缘巧合,在2017最后的时光看完了这部电影,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十,可是2018年到了意味着留给我二十代的时光,不多了。
2017年,这一年我平安喜乐,却也一事无成。现实中我事业上、感情上和黄天乐一样,但是情感上却林若君相似。
公交车上,一个刚20岁的小女孩和朋友说,好恐怖马上要三十了。她朋友白眼,你还有十年嘞;qq群里一个熟识的人抱怨,感觉三十岁近在咫尺很害怕,可他明明才22。
彷佛看见曾经的自己。对于三十岁的恐慌和拒绝。在很小的时候曾经觉得人生如果保持三十岁之前就好,其实并不懂为什么。只是心底隐隐觉得三十之前还年轻,还可以活力无限,而一旦过了三十就如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一夜之间腐朽破败。长大后,也见过很多随着年岁增长却依旧优雅的女性,但是20岁之后,尤其过了25岁,30岁仍是一个忌讳。
不止家里的大人,身边的朋友也会开始说,不要挑剔了,马上三十了,找个好人嫁了就好了;一起学习的伙伴也有人劝着我,不要太心高了,马上三十了,选择可以考进去的职位才好。
【手札】不惧不负《29+1》02
大多数人都是林若君。
无时无刻不在恐惧中生存奋斗。与年迈的双亲相爱相杀;渴望步入婚姻殿堂又觉得没有做好;职场上哪怕高烧三十八度也要无所不能。
很少人有人愿做黄天乐。
30岁还没开始恋情却还不忧虑;工作十年原地踏步却甘之若饴;因身材被歧视可是依旧阻挡不了对美食的向往。
林若君的人生被很多人认为是向上的楷模,相反黄天乐则是同情的对象。
曾经,对于女性而言成功的人生就是嫁个好人家;现代,这份成功的定义的并没有多少改变,顶多加上有一份前景不错的工作。
固然,可以找个人白首不相离是件幸事。但如果以人生目标,其实是可怜又可悲。而且因为这样束缚自己,其实已经把自己囚禁在人生的牢笼里。
片中,黄天乐被查出患癌,去巴黎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倒计时的日子里,更清晰计算人生的价值;林若君从怪圈中走出,斩断食之无味的爱情,珍爱尚在的母亲,挥别刚刚升迁的工作,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片外,郑欣宜再也不顾及别人的目光,开心的复胖,用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亡母关于担忧她的试卷交出圆满答案;周丽娜用演技摆脱花瓶的称号,用影后堵住曾经质疑她的嘴巴。
戏里戏外,一样精彩。
【手札】不惧不负《29+1》03
从零开始,说起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是为什么要把三十岁当作终结而不是另一种开始?为什么三十岁一定要是人生的拐点,而不可能是新的开端?
踩着2017的尾巴,朋友圈内满屏葬爱家族年终会。朋友圈内晒18岁照的人大多是不满三十的,或许潜意识里青春并没走远,不愿察觉恍恍惚惚华发催生,暮暮垂老。只是心若不老,又何惧芳华衰败。人生本就是不老曲,相遇重逢错过都是为彼此伴奏。无须缅怀逝去的十八岁,胡歌说「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更无须害怕三十岁,十八岁固然可以肆无忌惮,但是三十岁也能重新开始。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份重新追梦的工作,一段为爱厮守的感情,只要有颗向阳心,皆可实现。生命有太多可遇不可求, 可是有勇气,有毅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有个同学,他在大学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考上了重庆大学建筑系。只因为建筑系不接受跨专业考研。他从一个不错的大学毕业,然后再次进入大学的校园。我觉得他很酷。巧合的是我研究生室友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又申请在国外重新读大学。她也觉得他很酷。在得到和想要之间,阻碍的不是时机,而是唯唯诺诺的心。我们不是要活成传奇,而是不后悔。
有句话很喜欢,十八岁时不害怕,三十岁后不后悔。十八岁很好,三十岁也不差。十八岁不必羡慕三十岁拥有的物质,但三十岁还应记得十八岁时的初心。
片中,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样三十的黄天乐与林若君彼此温暖;片外,十八岁的自己和三十岁的自己相互审视。十八岁的我大概是不太满意三十岁的自己,但从三十再次起航,最坏的结果也不是大器晚成。
孔子说三十而立。坦然的面对一切,承担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才是最本真的含义。
夏目漱石三十岁时说过:“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我们没有浪费十八,也不应辜负三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