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应该把握度
周末,早晨还没有起床,电话铃声响起。“她又不听话了,你让她给你说是什么事情?”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亲戚。她是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子,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电话是由孩子的爷爷打过来的。每一次孩子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爷爷都会把电话打过来,然后让孩子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一般避重就轻的说,可是,爷爷也不对孩子所说的事情进行辩解或者补充,完全按照孩子所说的的了解事情。每一次事情都是孩子所说和实际发生的事情是大相径庭。每一次爷爷都会说,我把电话打过来,只是希望对孩子有一个警告的作用和,不敢把孩子对你们的害怕捅破。而事实上,爷爷的每一次打电话后,都会逼着我们去处理事情,孩子早知道爷爷处理事情的套路。而处理是滞后的,都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及时性的效应。
起床之后,专门把这个事情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孩子称述,“她早晨起床,爷爷还没有起床。她看书去了。后来,爷爷起床之后,奶奶进屋之后,发现床上的被子没有叠。奶奶开始生气,爷爷跟着生气。就是这么样的事情。”爷爷称述,“这个孩子不懂事。”其他的事情就不说,然后就走开。后来,奶奶进行了一次称述,只是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奶奶认为,看到孩子把自己的被子没有叠,感觉到很生气。通过三个人的称述,总的特点就是孩子没有叠被子,大人认为孩子不懂事,再没有更大的事情。
这个事情让我有一点想法,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有个度。这个孩子作为隔代抚养,应该是特别的懂事。只是因为没有能够按照爷爷奶奶的心思,总是被认为不懂事,顽皮等等的标签。而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都不能够言听计从,而且父母还要想方设法的讨好孩子,稍微不满足孩子的意愿,都会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而这个孩子,就是稍微做出来一个孩子的懒惰,这应该在情理之中,毕竟才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贪玩,懒惰和没有自控力是这些孩子应该有的。老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各种想法和各种各样的要求强加给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和喜欢动。而不是和老人一样按照世俗的标准去刻意讨好某些人。孩子会按照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做出一个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其实,如果孩子所作所为没有超过一个度,大人学会理解孩子。如果孩子完全按照大人的标准去做,只会是一个“乖孩子”,未来会是一个社会的“残次品”。培养孩子,不是培养成大人希望的样子,而是激活孩子内心成长的欲望,让孩子成长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没有度的把一切强加给孩子,这是对于孩子的伤害,而不是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