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为自己的阅读速度很自信。同样的一本书,总能比别人先看完。上学时除了课本精读外,其他都是快速泛读,打卡式阅读。刚看完很有成就感,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很快就忘记,过段时间来看,咦,又是一本新书,欲速而不达。近来想重拾英语。看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才发现自己哪里是英语没学好,连中文也没学好好吗。引以为傲的速读只不过是自欺欺人,标注到此一游,对自己提升并没有什么卵用。必须重新学习正确的阅读。
放松,欲速而不达阅读前的思考:主题式分类、差异化对待
速读而没有理解,再多阅读量也只是过眼云烟。
所以,不管是阅读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都要服务阅读的目标。
精读型
提升大脑、升级操作系统和专业类:包括提升思维,心理学、经济学等,如《象与骑象人》《批判性思维工具》等经典书籍;一段时间内学习的重点,如英语。这类必须精读。
实用型
阅读是为了拿来用的:新媒体发展快速,还没能形成成熟的体系,多是分类的经验性总结和思考,比如《从零开始做运营》;或者是从其他创意类、用户心理分析类的书籍进行参考,《创意的生成》《蔚蓝诡计》等。这类书籍,主要着眼于用,思考怎么和实际工作结合。
轻松娱乐型
泛读。比如八卦、情感类的微信文章。
而按照秋叶PPT老秦的方法,结合自己关注的重点,不同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挖坑,发掘利用。比如:
挖个写作坑
《象与骑象人》除了学习心理学,还可以学习作者如何用类比,将一个晦涩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简单易懂。而学会用好类比是写作里重要的技能之一。
看咪蒙,不仅是轻松逗乐。作为一个从她未火时就在豆瓣关注还买过书的粉,知道在煽动性、引发争议的《致贱人》之外,要持续制造爆款文章,从题材选择到拟标题再到内容构建、表述方式都值得深究。
挖个摄影坑
除了课程外,订阅的微信号、买的杂志有些优质内容也得精读。照片背后从位置选择到构图、色彩、光圈快门等都要细细分析。
挖个沟通表达坑
《奇葩说》得重新看过了,除了看热闹之外,辩手从哪些角度、选择哪些内容论证,都有哪些套路得看。播客《大内密探》里喜欢的主持人、嘉宾,他们是怎么阐述一件好玩或重要的事的,他是怎么了解背后的种种?秋叶大叔在微信号里讲了准备演讲的细节,从演讲词修改避免大舌头说不清的语句、反复结合情景排练、琢磨笑话、手势,到总结失败和成功案例等,从围观群众开始留意学习。
阅读中,学会用英语精读的套路
快速阅读,并不是单位时间内掠过的字越多越好。而是单位时间内你的阅读理解量。在理解基础上的快速阅读、大量阅读才能进入读得越多理解越快的良性循环。斯科扬《如何高效学习》里提到,可以在三分钟内阅读一段文字然后记录你记下的内容,对照原文内容,正确的知识点-错误的知识点/总的知识点是以一定速度下的阅读能力,可以降低阅读速度提升理解能力。
而如何正确进行阅读理解,梳理李笑来的英语阅读方法,精读一本书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
从前言目录入手了解、制定阅读计划
先从前言和目录了解大概框架,这对自己而言是全新知识还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完善、修订?都是干货还是有内容但水分大,文风是晦涩还是易懂?这些决定了用何种方式、带着哪些问题阅读。
根据目录大致划分需要的时间段,比如有10章,每章5节,总共需要50个时间段。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还需要若干时间段复习和全局性的回顾。最终计算所需时间段。然后用一两节进行测试计算大致时间。再放到每天进行安排。目标一定契合实际,一个时间段完成不了的可以每天1/2再细分。明确早上复习,工作之余快速浏览,晚上专门复习。
梳理逻辑结构和相互关系
针对一段内容的概念。句一说什么,句二说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what:阐述、举例,why:因果、比较、分类,how:方式、步骤、手段,这三者可以独立或联合使用的角度,稍有不明,还得再实践)段与段之间也大致如此,梳理出大纲。
揣摩作者的思考写作方式
这部分结合之前的阅读,宏观方面看作者如何提出概念、论证、举例。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遣词造句,韵律等。
眼手口耳并用的技巧
手即做笔记,用康奈尔笔记法做详细笔记,记录重点和疑问。口即复述,在反复阅读后复述,综合运用记忆力、组织理解、逻辑和转述能力。耳即利用有声书泛读。
阅读后,围绕主题不断构建知识体系
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记忆和要点做思维导图,对照书籍完善。
写总结和书评,对好的段落、篇章,还可以仿写,对比分析领悟,学习套路。
跟别人分享或假设老师对学生的教学,看是不是能简单说清楚,真正理解。
最后,围绕主题,继续精读其他书,习得更多相关概念,泛读对概念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实现螺旋式提升。这部分斯科扬在《如何高效学习》有系统论述,可惜看了两遍还是没有好好运用,可以当成工具书随时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