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后感读书
无处遁逃的人生 ——《埋伏》读后感之二

无处遁逃的人生 ——《埋伏》读后感之二

作者: 粥粥摄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4-01 11:47 被阅读67次

            “行为艺术”初看题目,我想这是一哗众取宠的艺术类题材故事吧,就算是以情感为线索,必定是发生在艺术之间的浪漫故事。可是,我们不能忘了这是方方的作品,不一般的现实主义风格凛冽。果不其然,它讲述的只是以行为艺术为起始,引入的一个刑侦类故事,依然是关乎爱与情。

             文中的“我”是一个梦想做一名艺术家,最后顶职做了警察的荷尔蒙爆表的青年。“我”的头儿比我大十岁,叫杨高,这是一个有着敏锐办案能力的人,冷峻严厉又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痛苦家族情感纠结史。怕他的人不光是罪犯,连好人见了他都气短三分,是个一身正气、不苟言笑、让人徒生孤独感、有着刑侦天赋的男人。杨高曾经是“我”父亲的徒弟,但他很快爬了上去,“我”父亲成了他的助手。现在父亲已经光荣退休,“我”顶职做了一名警察,成了杨高的手下。

             “我”在一次调查杀人案后,遇到了“行为艺术”家的飘云,此时的她正在桥栏边,面朝江水立在那里,“我”以为她是要真正自杀,救下了她,其实,“我”只是参与配合了飘云的一个自杀行为艺术的全过程。而“我”由此结识飘云成了恋人,也由飘云引见了故事中核心案件的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同学,同心学校的美术老师田小林。

             这个故事中的核心案件是关于杨高家庭。十几年前的“我”父亲,曾亲手从树上解下来那个已经惨死赤条条的杨高父亲(也是名警察),他写在手心上的名字是最先被“我”父亲看到,当时的杨高边那个“驹”都不认得,几年的调查,背后的罪犯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抓到。“我”父亲只好对杨高说为了你爸,你长大得当警察。

            杨高当警察的第一天,“我”父亲就把他对这个案件的推测跟他探讨,杨高当时很痛苦。原来在这背后,埋藏着一个牵涉到杨高父母亲很久很久的传奇式故事。很多年前,杨高的母亲阿竹曾是医院一名护士,当年已经和马白驹是要结婚的恋人。然而,杨高父亲在阿竹医院住院时,奸污了阿竹,并且怀上了杨高,不得已,在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下,阿竹和杨高的父亲结了婚,而马白驹也远走南方。马白驹来到南方后,成了同心学校的一名受人敬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成了家立了业,是同心学校男女老少的偶像,儒雅又有学识。

             原以为两地远隔的仇家故人不可能再相见。但是命运总是无巧不成书,杨高父亲在政治运动中的劣行,使得他在北方呆不下去,他带着杨高和母亲南下,竟然和马白驹来到了同一个小城市。几年之后,杨高母亲与马白驹邂逅,旧恨旧情都在心里翻腾,随时都可能喷发。马白驹觉得作为一个血性男儿,必须报这个仇。正好杨高的父亲此时是一名警察,而且还成了一名出色的刑警。杨高的父亲在办一次要案时,打入了当地黑社会,意外地在一次马白驹家访时,遇到了打麻将打入黑社会的他。最后,经过周折,马白驹利用黑社会把杨高父亲杀了。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所有的线索不确凿,杀杨高父亲的罪犯始终没有查到,而这也是“我”父亲的一个心愿,不得不说,“我”父亲对杨高父亲那种同事之间的友谊,使这个案件最终以代际传承的方式得以水落石出。

            故事的开头不久,“我”便被杨高派去同心学校接近马白驹。飘云给“我”介绍了田小林,由此得以接近人人敬重的马白驹老师。在接近马白驹的过程中,终于有一次等到了杨高母亲----阿竹来到马白驹家。阿竹一眼就认出了“我”,因为“我”父亲与杨高父亲是情深意重的同事,“我”的眼睛极像“我”父亲。此时,谜底就要浮出水面。阿竹告诉了马白驹认出了“我”,也带出了马白驹多年来活得痛苦的最终坦白。

            故事写得环环相扣,语言朴实,这让我们又看到了方方严谨缜密的一面,如果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实在是个好剧本。故事的结尾,案件破了,杨高多年的心病也终于卸下,那张长年紧绷着脸也松动起来。飘云依然故我忙着实践行为艺术,而“我”忽然明白了她所为的深刻意义: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的行为都是人类的艺术品。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我们都对人或被人进行行为艺术。一瞬间“我”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何其渺小,他们永远相互操纵,彼此都活在对方的艺术过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处遁逃的人生 ——《埋伏》读后感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ri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