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Maruko
剧照一部光看预告片我都会全身颤抖的电影。
但当看完正片之后,却没有预期的澎湃感,没有热血喷张的宣泄,原先所有高涨的情绪都被浇灭。不是它不够好,只是它以另一种巧妙的角度,窥探战争,回溯历史。以我没有料想到的方式。
从结构,细节,和主题三方面说说诺兰的这部新片吧。
诺兰以高超的、如同炫技似的叙事手法成为了当今好莱坞最顶尖及主流的导演。出乎意料的是,在《敦刻尔克》里诺兰却只是运用简单的三段式,三个不同的视角,去呈现了一次战败的大逃亡。
如果你看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而你还想再在这部片子里看到类似的繁复或深邃的叙事角度和方式,那你要失望了。(所以不要期望太高)
以前,在我的认知里诺兰就是玩弄时间的人,他是蒙太奇的大师。可以任由时间线在叙事结构中穿梭,我一直很佩服他。但这次我更佩服他,因为他放弃了赖以成名的纯熟技法,用最朴实的方式讲述故事。就像是一个炉火纯青的武林高手,自废武功,重新出发。这需要勇气和魄力。我个人觉得其中原因有二:一是,也许运用复杂时空间的叙事手法已经令他难以满足,百尺竿头再难往前一分一毫。如果按照老套路,不过是再一部《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或者《星际穿越》罢了,却绝不是全新的《敦刻尔克》 ;二是,这次故事的题材不再是架空世界,而是真实的历史战争题材,所以可能返朴归真的刻画才是恰到好处的方法。
整篇由 一周 一天 一小时 三个段落架构而成。
虽然乍一看就是简单的三段式交错叙事结构,但里面也有精巧的陷阱。在德英空军对战以及民船赶赴战场的两条叙事线中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时间线交错了,其实只是蒙太奇的手法。就好像是在相同银幕放映时间内,帧数不同而导致。在摒弃了华丽的同时,避免了过于白描的叙事手法。
细节部分是片子里很重要的点,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毫不夸张的说,片中的细节呈现就像是毛衣上的绳结,密密麻麻,埋伏在每一个角落。如果你事先没有做足功课,恐怕很难看懂一些刻意的镜头。大多是和复杂的历史背景有关,和战争局势有关。
如果结构是让你疑惑的点(为什么不是典型的诺兰式商业片),那么也许你能在主题分析上找到答案。
这是一部反战的电影,所有反战的片子都是抱着这个目的出发的,但最终的结局却没有达到希望的效果。举个例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是反战的,但它同时也在描绘恢弘的战争场面,澎湃的氛围,壮烈的厮杀,让你血脉膨胀,恨不得自己也上阵杀敌。这难道不是在宣扬战争吗,和止战的目的背道而驰。
反观诺兰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他选用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事件。没有正面的军事对垒场面,全程都在“撤退!回防高地!”“猥琐发育,别浪!”
是的,另辟蹊径,避其锋芒。士兵们没有一个举枪反击,只有一味的逃亡,和求生的欲望。在战事中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这才是所有反战电影应该表达的。所以全片的氛围也一直在压缩,仿佛海浪退涨一般,沉闷的收着。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把浓烈的战争野兽放出来。这是诺兰独具匠心的地方。
因为战争不需要英雄,只要每一个保家卫国的战士能够活着,活着!绝不是在冷峻的黑夜里蜷缩在驱逐舰的甲板上,看到祖国的土地被炮火砜烧殆尽,被难以计数的死亡笼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奋勇赴死的英雄主义,我们需要每一个自私求生的“逃兵”,需要他们留有性命回到家乡。
但如果一部这样的电影没有英雄,一定会让人感到唏嘘吧。所以,最后那架没有燃料的英国战斗机在千钧一发之际击落德国战机的那个瞬间,是唯一让人心潮澎湃的画面。像是细小的裂缝中洒进来的光亮。是在退缩的反战大氛围中一点微弱的英雄主义。
结尾处,逃回的三十多万英国士兵乘坐列车回国。迎接他们的不是战败而归的漫骂,反而是欢欣雀跃的庆祝。因为,国民们知道他们不需要英雄,需要每一个有价值的生命,归来。
总的来说,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你花时间观看和思考的电影。但如果没有了《盗梦空间》的华丽,没有了《黑暗骑士》的人性,没有了《星际穿越》的深邃,那些单纯因为诺兰这个名字慕名而来的人是会在平实的《敦刻尔克》中收获崭新的震撼,还是败兴而归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