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物
李白:大唐第一驴友的背后,有你不知道的境界

李白:大唐第一驴友的背后,有你不知道的境界

作者: 龙卧秋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13:09 被阅读0次

    先来看幅图吧。

    选自《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怎么样,眼花了吧?

    这不是横跨中西的交通线,也不是当代的铁路网,而是公元八世纪某诗人的旅行图。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诗仙李白。

    盛唐李白。

    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要知道,李白虽是诗仙,但诗仙不等于神仙,会不会轻功我不敢说,腾云驾雾日行千里总不至于。

    在那个没有汽车没有高铁更没有飞机的年代,他骑马、乘舟甚至步行,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写下上千首旅行日记(诗歌),堪称大唐第一驴友。

    甚至在他五岁时,就开始了长途旅行。

    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说:“神龙初,潜还广汉。”李白生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的碎叶,神龙初为公元705年,此时的李白,最多只有五岁。

    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广汉,今四川江油,两者距离有多远,还是看图吧。

    选自《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这么遥远的距离,李白不是乘着舒适的卧铺来的,他很可能是和父母挤在一辆并不宽敞也不温暖的马车里,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点一点颠簸过来的。

    一路上,太阳东升西落,大漠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月亮宛若多变的精灵出现在不同角度的天空,他扬起头,看到云从头顶匆匆流过,无数星辰露出神秘的微笑。

    他没有写诗,但诗意已种心间。

    多年以后,他写祁连山的月,玉门关的风,和从天而降的黄河水,都是那么神奇、阔大、淋漓尽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这些极平凡的物,在他笔下,都透着史前神话般的意境,这种意境,已非人力,而似全发乎自然。

    这种发乎自然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可怕到你看不清这种力量有多少,也不明白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拥有这种力量的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天才。

    当那辆小小的马车穿过漫长的古丝绸之路时,我相信,它穿越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旅途。

    被穿越的,还有一颗心。

    一颗赤子之心。

    在这场旅途中,至少有一颗心,被天地四时穿越,被日月星辰击中,并留下史前神话般的印迹。

    他的旅行,从一开始,就进入神话之境。

        二、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神话之境迤逦而来的李白双脚尚未落地,就被云朵托起,他的眼睛还没喘息,就没入更强大的想象力。

    因为他来到的地方,是蜀。

    “蜀国多仙山”,蜀中自古有修道求仙的传统,唐代时这种风气更浓,置身如此时空,想不求仙都难。

    果然,“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十五岁时就踏上游仙之旅,而且一踏上就停不下来。

    二十岁左右,览蜀中,访成都,登峨眉,达渝州: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登锦城散花楼》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登峨眉山》

    在峨眉山下的傍晚,二十四岁的李白买舟东下,仗剑去国,那晚的月亮,漂亮极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一路上巴水如箭,行舟若飞,待到三峡皆过,江入平野,富庶的江汉平原映入眼帘,一时间青春共美景一色,诗情与民歌齐飞: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长干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浓郁的盛唐花香迷醉的他欲行不行各尽觞,沿着长江大河南游潇湘,北至汝海,东泛金陵,远涉吴会,散金三十馀万,作诗二百多篇,这真是一场物质精神都十分阔气的豪游,如此旅行,莫说古代,即令今天,也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

    但李白很快止步于湖北安陆,止步的原因,一是钱花光了,二是他要结婚。

    结婚的对象,是高宗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二人在安陆共同生活了十年,育有一子一女,但婚姻家庭并未困住他的脚步,即使在最该奋发功业的三四十岁,他仍念念不忘出世意味的求仙之旅,

    和元旦丘学道于嵩山,与孟浩然赞羡隐者的风流,甚至在东鲁齐州正式接受道箓,成为一名在编道士。

    这年他已经四十三岁,求仙求了三十年,帝国版图内的绝大多数山川河流都印上了他的足迹。

    他的足迹,就是诗,仙境般的诗: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答俗人》

    这不就是他苦苦寻觅的仙境么?在漫长的追逐中认识到人世的局促和宇宙的无限,慢慢沉静下来,一点点坚实成山,冲融为水,和山水精魂同为一体,并在某个瞬间,突然点化成仙。

    这种从眼睛到自然,从自然到灵魂,从灵魂到宇宙,从宇宙再到自身的求仙之旅,终于可以圆满了,因为此时此刻,他的灵魂已臻宇宙状态:最饱满的晶莹和最空灵的充实。

    这不就是神仙境界么?

      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进入神仙境界的旅人,他的力量,来自大地。

    盛唐的大地。

    这真是块令人热血沸腾的大地:均田制的实施,使农奴式的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松弛,边塞军功和科举制度同时向广大青年开放,召唤着他们去攫取去开创去歌唱。

    无数不甘命运的年青人,沿着江湖驿道流动到帝国每一处角落,从咸海之滨到蒙古高原,从贝加尔湖畔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处晃动着他们的身影,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出塞》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甚至仙人如李白,也飘下云端,沉浸于盛唐的壮丽与峥嵘,在辽阔的帝国版图内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行》

    真正是“不知何处是他乡”!因为作者经历了太多的他乡,从二十岁左右的蜀中漫游,到三十岁上下的长江之旅,再到四十岁出头的长安远行,祖国的锦山绣水、风物人情化作一篇篇豪气纵横的文章,这种豪气,也只有在欣欣向荣的青春盛唐,才能冲口而出。

    甜蜜的果实幸运于肥厚的土壤赐予充足的营养,天才的诗人也会好奇不可预计的灵感从何而来,所以,李白的眼光很自然地落向滋养他的土地,并把脚步不断投向远方。

    早在蜀中时,他就喜悦于锦城的秀丽: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登锦城散花楼》

    出三峡后,留恋于金陵的柳香,惆怅于吴越的春殿: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酒肆留别》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游洛阳时,快意于侠客风范,听到笛声,也会想念故乡: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结客少年场行》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兰陵的美酒,五陵的少年,终南山的月,西江夜的青天,黄鹤楼头的崔颢诗文和孤帆远影的夫子音容,长安酒肆饮中八仙的恣意笑谈和金銮殿中的力士脱靴贵妃捧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诗情生趣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些,所有的天才都会陷入泥潭,所有的脚步都会滞于眼前。

    这一切的总和,就是天下。

    盛唐的天下。

    天下不在宫廷,不在仙道,不在帝王将相,不在虚无缥缈间,它在寻常人家,在一草一木,在脚步所至心灵所感的每一处角落。

    所以这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李白在被逐出朝廷之后依然活跃,因为他的旅行已至天下境界,心灵已至天下境界,所以,即使在多年以后,他已是一位伤痕累累的老人,可他的心,和他的诗,一样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大唐第一驴友的背后,有你不知道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tq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