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冰火两重天——读《千秋词主李煜传》

冰火两重天——读《千秋词主李煜传》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20-11-09 02:48 被阅读0次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作为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小少年,又怎能担当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大任,更何况他志不在此。

都说南唐李后主选错了职业。但是读过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他生在帝王之家,命运岂由他选。他的志趣在写诗填词,研究音律。他讨厌权力之争,但是由于他的天生异象:重瞳,又出生在农历七月七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加上他的才气,五个个哥哥的早亡,躲都躲不掉的皇冠便落在了他的头上。“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接过一个烂摊子面,对国运穷蹙的现状,面对如狼似虎的赵宋,他又能怎么办呢?面临着即将破碎的山河,面临即将易于战火的百姓,他的内心也是极为矛盾的:从坚决的不降到后来的肉袒出城,他只能牺牲自己的尊严,换来一国百姓的平安。投降前,他还不忘最后一次赏赐追随他的人。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昏君,他是个血肉丰满的人:他有悲悯的情怀,宽厚的爱心,洁净的品格,承担的勇气。

但“大厦将倾,其一人能扛。”无奈之中他能做到的只有躲到他所钟爱的诗词里,躲进他与大小周后的缠绵里。

作为词中圣手,他的词”虽寄情声色,而笔意自成馨逸”。著名词学评论家王国维也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他就是这样一个阅世不深的真性情之人。所以他的词能够”传李唐之薪火,为赵宋之先河。”

本书作者郭启宏分上下卷写了李煜降宋前后的生活。他以编年为经,以史实为纬组织材料。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感到作者对宋和赵匡胤描写的笔墨过重,比如在书的64页到109页,作者用了近50页的内容,写了赵匡胤与花蕊夫人之间的恩爱纠葛。如果不是有书名在前限制,感觉到本书像是写宋灭南唐的故事。这样赵匡胤就有点喧宾夺主了。

作为一代词圣,作者笔下的“千秋词主”本身多情且有才气,作为花间词的承继者,词风温婉缠绵,且语言明快,用情真挚。在阅读本书前,感觉本书的写作风格,似乎应该与主人公的特质相匹配,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只是将大量的历史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文笔缺乏感情。偶有一些抒情之句,比如赵光义对花蕊夫人的痴迷与眷恋一段,又显得雕琢之迹过重,而且很突兀的一个段落,不能与文章前后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读起来有点硌得慌的感觉。

另外就是每个章节的题目采用竖行排版与正文的横行排版显得不太搭调。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李煜一生的了解与把握。

“词中圣手,亡国之君。”这冰火两重天的身份在他身上融合了。这究竟该是怎样的伤痛与愁苦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相关文章

  • 冰火两重天——读《千秋词主李煜传》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作为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小少年,又怎能担当起一个...

  • 冰火两重天

    以前经常听人说“冰火两重天”,我以为只是形容心情,今天才真正见识冰火两重天的天气。 从家里出发时,...

  • 《李煜词传》

    在刚刚登基不到十年的时间,一个王朝就结束了,作为南唐后主的国君,在政治上没有丝毫建树,却在诗词方面给我们留下...

  • 回忆夏天

    冬日寒如冰, 夏天热似火, 冰火两重天, 林园也快活。

  • 冰火两重天

    【姓名:王世阳 日精进打卡第21日】 “冰火两重天”:今天的培训让我感觉冰火两重天。上午高峰教授的文化素养...

  • 三行(二)

    《两重天》 听空调无休止的转动 室内室外 该是冰火两重天

  • 冬季的美国黄石国家地质公园

    苍茫天地间, 冰火两重天。 莹莹温水泉, ...

  • 李煜词传(三)

    浪淘沙.终日且盼故人来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

  • 李煜词传(一)

    采桑子.如今识尽愁滋味 亭前春逐红英尽,徘徊舞态,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 李煜词传(二)

    虞美人.春光镇在人空老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冰火两重天——读《千秋词主李煜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wk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