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第3课作业
《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元杂剧的代表作。如今提到元杂剧,我们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元曲作家是关汉卿,他和元杂剧可以划上等号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梦华录》,就是改编了关汉卿《赵盼儿风月就风尘》。
关汉卿一生大约六七十部,代表作有《单刀会》《邓夫人苦痛苦存孝》《窦娥冤》《赵盼儿风月就风尘》《闺怨佳人拜月亭》等。其中《窦娥冤》也就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典范,“四大悲剧”之首。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这部元杂剧《窦娥冤》,讲述窦娥从小家庭的不幸,出生时母亲就去世了,留下父亲一人拉扯长大,因为家里贫穷,借了寡妇蔡某高利贷,因为还不起债,小小年纪被父亲卖给了寡妇蔡婆婆家做童养媳。
窦娥长大成人后,与寡妇蔡婆儿子成亲,可惜的是不到两年,丈夫病逝。一个家庭里只剩下一老一小两个寡妇。好在婆家放高利贷,借贷给别人,维持家庭富足状态。也是由于借贷和讨债,遇到赖皮借债人,被借债人欺压,婆婆寡妇蔡婆险些被害。被张驴儿父子解救。
谁能料到,张驴儿父子动了歪心思,一老一小老光棍想要逼婚,霸占一老一少寡妇。窦娥是个安分守己地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孝敬婆婆,恪守妇道孝道。对于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坚决不从,她认为改嫁是比性命还大的丑事。面对道德边缘徘徊的婆婆,窦娥指责她没有贞洁自守之心。在守寡、孝顺婆婆问题上,当道德与亲情有矛盾冲突之时,窦娥选择捍卫心灵深处的道德。
张驴儿父子,为了霸占窦娥,想用毒药毒死蔡婆婆,嫁祸于窦娥,再逼迫窦娥与自己成婚。在张驴儿实施毒杀蔡婆婆的计划中,错将张父毒死,张驴儿阴差阳错要了爹的命,此时,张驴儿他并没有愧疚和道德压力,反正诬陷窦娥下药。
张驴儿买通官府,告窦娥毒杀张父。面对这种状况,窦娥再清白也无法逃脱罪名。窦娥受尽酷刑,还是不肯招认自己下的毒。官老爷看窦娥不招,便上来给婆婆施以酷刑。窦娥出于孝敬婆婆原因,怕婆婆被折磨,慌忙之中认罪,被判斩刑。
在刑场路上,窦娥想不通,反抗一个入侵家里的男人,捍卫自己的贞洁,怎么会有错呢?于是,窦娥指责上天的不公。临刑之前,窦娥呼天唤地,希望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她祈求:如果自己是被冤枉的,被行刑后血会倒流,六月天下鹅毛大雪,然后再大旱三年。果然,最后一切丢得到应验。在窦娥被行刑之后,血溅白练,天下鹅毛大雪,然后大旱三年。
从窦娥身上,看到了的是美和善良,从小失去母亲,被卖,丧夫的悲剧命运,仍然坚持孝敬婆婆,为丈夫守节。对待邪恶张驴儿父子,不惜一生命来坚守孝道。透过窦娥的悲剧,我们会进一步分清真与假、美与丑、善和恶的道德的标准,明辨是非曲直。这部作品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良家妇女,来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在表达被压迫的人们群众的反抗精神。
这部《窦娥冤》深刻揭露了元代的社会腐败,在故事的结局,通过窦娥托梦给当了官的父亲,来洗雪了冤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精神,苦尽甘来,实现悲剧与喜剧交融,创造出哀而不伤的悲剧之美。于是就有了“邪不压正”“正定胜邪”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这部元杂剧的美学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