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作者【美】米奇•阿尔博姆
作者的大学老师得了重病,即将离世。他和作者约定,在自己剩下的时间里,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回答一些学生提出的人生问题,如死亡,恐惧,欲望,婚姻,原谅等,给他16年前的学生上了最后一课。老师离开后,学生整理了课堂笔记,完成了这部论文———《相约星期二》,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这本书怎能不引起轰动呢?老人的很多语言深深地敲打着读者的头脑,让人不得不去审视自己,这是一种纯粹的临别赠言,纯粹的人生经验,生命启迪。
欣赏老人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平静,感谢老人的家庭给予的支持和理解。
老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知道自己将于不久后告别人间。清楚明白后就可以来安排自己,按照自己的想要的方式度过珍贵的每一天,把自己最珍贵的思想传给活着的人,不留遗憾的离去。
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发生在中国,那么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但凡家里有了病危的老人或者患者,家人都默契的达成一致意见———不告诉他病情的真相,让他躺在医院的病床里,满怀希望的和疾病斗争,和各种药品、检查、器械斗争,最后遗憾的离去,甚至都未曾说出自己的遗憾。有一部电影《不要告诉她》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大家用善意的谎言给患者编织着一个梦,目的是让患者心情舒畅,不丧失信念,然而没有人想过,那个即将离去之人需要的是什么?这位美国叫莫里老人,就告诉了大家他想要什么?他在想什么,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完成了他的夙愿。
欣赏老人的智慧,对人生的理解。
临终前的老人不掩饰自己的衰弱和病情,坦然的接受陪护人员的帮助,说自己享受着这一切,像婴儿一般。他告诉他的学生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面对你遇到的一切,接纳是第一步。你所遇到的,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人说学会了死,便学会了活。”
这句话,看似很矛盾,我们都是从活到死,哪有机会从死到生的呢!细细品味这句话,一生中还是有很多的机会让你反思的。当你一败涂地,当你九死一生时,你想到了什么!“如果你不曾醒来,那你便是死了”。
活着的时间已经不多的老人,还在问自己:“今天我准备好了吗?我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吗?”
当学生说以后听不到老师说话了,老师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说这样话的人内心是怎样的一种平静?是怎样的一种通透?一种豁达?他让我们看到的死亡,仿佛不是悲伤,不是永别,而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延续。
合上这本书,脑子里徘徊着几个问题:今天的你,还在想着昨天的事吗?有后悔和遗憾的事情吗?有不可原谅的人和事吗?明天你想做什么?还会有后悔和遗憾发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