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无常》,思无常
文/单程车票
早上去广场的地下超市买菜,返回经过商场一楼,被一首飘逸空灵的歌曲惊艳到了。于是掏出手机打开酷狗音乐听歌识曲,喜欢并收藏了。人到中午,琐碎一堆,很久没有这种小女孩似的迫不及待,就像木心先生说的那样:"我很久没有小步紧跑着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歌曲名为《无常》,洋澜一演唱的。飘逸空灵的施律,配上干净、舒服、空灵、轻柔圆润的嗓音,深情完美的演绎,使得歌声优美委婉动听,真的会让人耳朵上瘾。而最初最打动我的更是那赋有禅理的歌词:(如下图)
返程到现在,一直在单曲循环。脑海里不断重复"什么是无常",思绪已随音乐飘远……
什么是无常?什么是无常?
无常,这个词,来源于佛教典籍。常,是常态,是指一种恒定的状态。无常,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不是永恒存在的。
在佛教典籍里,所谓的一切的意识,归纳一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和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以及由它们之间相对后而产生的六种认识作用,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三六一十八,禅修界称之为十八界,宇宙万物,人生,不出这十八界。
这十八界,都是在无常变化中,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事物。
看花草树木,沧海桑田,生老病死,都在不断的变化中。
世间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变。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才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运转,才有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日升日落的物换星移,于人生也一样,因为变,才有聚散穷通,悲欢离合,有生有死,也才能构成一个生机无限,多彩多姿的有情世间。
因此,《道德经》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佛经里也说,"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因为无常,所以就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实有事物,都是幻有的,比喻成梦幻泡影。
无常,也经常伴随着生灭和不执行这两个词出现。
我们的人生,从生到死,就是一个不断经历、不断变化的过程,得到的,失去的,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如果悟不到无常,就会误以为拥有的是常的,不变的。于是就产生执着,随之而来的便是种种痛苦,就无法云淡风轻地洒脱地活着。
世间所有事物中,变化速度最快的莫过于人的心念了。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现如今当下流行禅修,禅修的宗旨是什么呢?就是觉知内心的感受和念头的无常变化。内心的感受会生起,变强,持续,减弱,最后灭去,整个过程就是一种无常变化。念头也是一样的,正是一念起,一念灭。整个过程就是生灭无常的过程。
关于修行,有句名言叫"心死神活",意思是一旦我们能够洞察自己主观的局限与错误,直至让这些局限与错误被智慧控制,进而顺应客观规律,就能走出自我的陷阱,走向光明的人生大道。
要知道,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不是规律要惩罚人,是人心中的愚蠢之念(执念)在惩罚自己。
禅修教你真正体会无常,等你体会到了,你必然会知道心念只起不灭,欲望就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大坑。
那么,修禅,就是教你如何逐步化解自己内心僵化、偏执的欲望,从而开明心地,生机勃勃。
明白无常,才能舍断执取。舍断执取,才能勇猛精进。
无常,是人生的常态️。学会观察和体悟无常,让我们那颗无时不起念的无常的心,获得真正内在的平静安详,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正如歌中所唱"灵魂行走在无边的沙漠,寻找内心的那扇天窗。"
"过往与未来,敌不过时光,说到底终究被遗忘。"
百年人生是孤独,人生步步是归途。
活好当下,才是活着最好的态度。
生命无常,学会敬畏;得失无常,看淡名利;世事无常,修德惜福。
愿你我都能从自心走向无常大道,学会过千古完人曾国藩提倡的"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的生活。因为无常,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2023-03-20 17:23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