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从京东辞职,之后受疫情影响一直未入职,在家待业状态。难得给自己放一次大假,享受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尽情躺平的感觉。骨子里喜欢懒散,别说什么规划,懒得做。但是在此期间也凭感觉做了一些相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自我思考和教育,比如阅读、听网课、健身。这些事情也帮我减轻点无所事事的愧疚感,丰富下自己的生活。
回首过去四年工作生涯,主题绝对不是快乐,而是在痛苦中挣扎,思考。研究生毕业意味着在学校受教育的结束,而就业意味着自我教育的开始,也是一个成年人真正开始为自己的成长、发展承担责任的里程碑。此时,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凸显。就业,就是把个人的个性升级为社会性,在公司、社会这样的“学校”中学习,不再有老师手把手地传授知识,更多的是从行业前辈的表现中提炼,思考,消化并内化为自己的养分,一点点提升自己的能力、格局,打开思维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有时需要摒弃二十多年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范式的影响,先破后立。着实不易。还要一直保持清醒、理性地自省,相信自己的可塑性,一直成长,终身学习。好在近期总算在各种困难、打磨下实现了量变到质变,在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网课、梅耶.马斯克自传的加持下终于领悟到,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无关乎外部环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因素的,它是从自身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具有感染力的力量。第一步是面对一些消极的情绪、处境,第二步是有意识地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第三步是从思考中明确下一步具体行动,第四步是享受行动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这么多年,最终意识到,自己痛苦的来源一是过度关注自己感受,二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我之前总是沉浸在外部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却忽略了自己行动的力量,有过抱怨、对亲近的人苛责,也因他人对自己的苛责而愤怒不已。此时静下来停止散播消极、负面,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事情,不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和不公正对待,反而更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不悲不喜,是我最喜欢的状态,因为定能生慧,能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迷惑。这么多年看似毫无目标的阅读、学习课程以及和人沟通,其实都为我今天增进对人生的领悟做了铺垫。正所谓“没有白走的路”。
发自内心地感恩所有遇见,此时此刻心中充满满足,我的基本需求都可满足,物品不需要增加,甚至可以再精简。温饱可满足,只需注重健康营养和运动,精神上存粮丰富,很多好书、好课等着我去品味。朋友很多,虽不常联系但未曾忘记,重拾依然亲切。还有温暖的门先生在侧,心里多了一份踏实。以上体验就是自我教育的结果,永怀一份清醒与自治,对自己有许多变得更好的可能保持相信,不墨守成规。这一切的一切除了要感谢自己,谁能说不需要感谢时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