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作者: 扶摇直上揽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25-01-20 14:42 被阅读0次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

——题记

人为什么而活?人拿什么去活?

我从未考虑过,也根本不知道。只觉得活着不过是平淡如水的琐事。

直到我读了余华的《活着》。

这本书讲述了福贵从少年时是富家少爷,整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直到输光家产,使全家沦为一介佃农,耕作为生。其间经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等时期。在此期间,福贵和亲人生离死别,三代人全先他而去,最后只剩他孤零零一个人和一头老牛。

读完后,最初给我的唯一感觉就是:惨。

可后来,一种莫名的后劲涌来,我开始思索:为什么取名《活着》?

活着……

我想,先从福贵个人角度出发。

福贵刚开始认为,当有钱人家的少爷就是豪横,有钱有地,肆意欺负他人,这时的活着,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享受和以他人为代价的“乐趣”。

福贵第一次想到死,是在破产之时。他浑浑噩噩走到城外,想着欠了那么多债,死了罢了。可转念一想,他死,债依旧,回家顶多是挨父亲的几顿揍,毕竟,被打死也比像个野狗似的吊死强!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算了,别死啦!”这时的活着,是为了还债赎罪,和自身对于生命的渴望而活。

得知福贵把家产输光,他爹没有揍他,只是和他沉重的阐明了他应担的责任:自古以来没有不还债的道理,并让他自己挑着铜钱去还债。那天,福贵肩上的皮肉被磨得渗出了血,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钱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辈挣下这些钱不知要累死多少人,方知父亲的用心。此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与家人共同承担这份责任,自此,他活着,不仅为了生活,还为了这个家。

后来,他被抓去拉炮车。他不想死,也怕死,更怕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们。这时的活着,是一种团聚的执念。

到后面,儿女亲人一死,他又会想到生死。

可最后,只剩他一人,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会看牛的告诉他,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他想两三年足够了,毕竟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福贵自嘲他们是“两个老不死”。他已经不在乎死了,甚至连后事都安排好了——十块钱帮他收尸。此时的活着,不为了任何事,就是单纯的平静潇洒的度过余生。

福贵的亲人们呢?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福贵的命运如同一片飘零的树叶,被时代的狂风肆意摆弄。他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去,父亲被气,意外身亡,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难产去世,妻子家珍也在病痛中离世,女婿二喜在工作中意外身亡,最后连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撑死。

最令我难以释怀的是凤霞的死。经历了一场病痛后,她再也不会说话了。命运本就对他不公,为了供有庆上学,福贵忍痛将她寄养出去。她没有抱怨,也无法抱怨。后来逃回来后,她一个人照顾福贵和病重的母亲,已经在默默承受活着的困苦了。好不容易生活开始好转,有一个那么爱她的丈夫,她却难产大出血死去了。明明她已经承受了那么多,明明幸福生活马上就要到来,可她,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命运似乎对福贵格外残忍,将他身边的温暖一点点夺走,只留下他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

可这种孤独,又是常人受得了的?

所以说,对他来说,什么是活着?

是生下来就是受苦的命?还是一种勇敢的忍受?

面对次次沉痛的打击,他痛苦着,也在慢慢释怀着。看着一个个家人死去,自己亲手为他们送葬。他哭了,这是人之常情。哭过后,他的目光依旧坚毅,依旧不向命运低头。

福贵不像自己曾经的战友春生变得十分悲观。春生曾与福贵一起经历了内战等时期,后来春生在“文革”中经不住迫害,最终选择了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不知道活着可以创造一切,这是连后面那头老牛都知道的道理。他就是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面对并克服生活中的巨山,他倒在了荆棘之下。

所以,和福贵对比,我们生活中的苦难又算什么呢?他即使无数次身处绝境,却能无数次从哪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他还懂得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他不在乎功名利禄,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是啊,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苦难不值得赞美,磨炼意志也是因为无法躲开,可无论境遇如何,能够活着,就是一种成功!

到了后面,福贵不怕死,他认为这不过是生的终止罢了。生,活便是了,死,来便是了。因为“死亡,从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刚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不明白,开头写牛和吆喝声的用意,直到后面福贵对老牛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这老牛,何尝不是那福贵他自己呢?他以这种方式时刻记着自己的家人,时刻记着活着带来的幸福。那老牛,年岁将尽,却依旧在田间耕作,尽心尽力。这是命,也是活着。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便是他的一生,一声一生。

是的,活着教会了我们在苦难中不放弃,努力克服,以乐观平静的心态去看待,接受,和克服。于黑暗中看到希望和光明,探寻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文章

  • 证明

    ——《活着(余华)》读后感 归纳法:活着→遭罪 演绎法:遭罪→活着

  • 记忆中的过往

    《活着》读后感 当我被要求写一篇名著的读后感时,我首先想到了余华的《活着》,这...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陈彤 七五班 《活着》这本书向我诠释了什...

  • 活着很辛酸,人间却值得

    ——《活着》读后感 对于《活着》这本书,很多人用“血淋淋”这...

  •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活着》太沉重了,但又充满了希望。 ...

  • 18级全春焕

    《活着》读后感 活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问题的...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的。——余...

  • 始于静,归于静

    这只是一篇读后感,《活着》的读后感 福贵仍然活着,和一头老牛静静的活着。 有时候,我真的不喜欢余华清冷的文字,它让...

  • 死很容易,活着很难

    ——余华《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 ...

  • 2020寒假优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1801班黄嘉嘉 今天读完了余华的《活着》。不同于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bx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