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auline
一大早,女儿的起床气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不要起来,我不要刷牙,我不要穿这衣服,我要看IPAD……”我按耐着,轻声劝导后却毫无缓解之意,于是,我的声音放大了好多倍,训斥了两句。
让我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女儿的话,她边哭边喊道“妈妈说,再也不爱我了,再也不爱我了” 我顿时愣住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应。天哪,这孩子哪里听来的话,她是真的认为我不爱她了?还是只是期待我说一句,“我爱你”来逃避我的训斥?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到底应该传递怎样的“爱”?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这一影响是否会决定孩子的一生?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在我心里反复的出现,与不同的教育体系不断的碰撞中,让我犹豫,矛盾,不停的推翻。
1
父母对待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母爱更是伟大,我们常常看到,父母在危难时刻为了保全自己孩子的安全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为之感动,然而这是人的本能,同时,这一本能也存在于动物界。“爱孩子,猪都会;管孩子,才是人会干的事儿。”
孩子生来是张白纸,可出生在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他们的材质从一开始就是不同,人,生来就不平等。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传递怎样的“爱”呢?
因为爱,看不得孩子受欺负,受冷落,为孩子受到的不公打抱不平,为孩子寻求一切可以多受照顾及爱护的方法,为了孩子能在爱的怀抱成长,父母们要在任何时候给予100%的爱。
然而孩子渐渐长大,却发现世界不全是爱我的,也不全是关注我的,没有鼓励没有肯定的世界,如此冰冷而孤单。
孩子渐渐长大,从小被保护的很好,可能长大后面对危险已不知如何保护自己,或者他已习惯挑战权威,缺失了敬畏之心。
一个充斥着满满爱的童年,却会迎来艰辛的中年和悲惨的晚年。我们应该传递怎样的爱?我们的爱不应该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而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生活中受到的教训,真实的感受痛苦,压力与不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在不公中做自己。
2
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学习中成长,并将成长后的成果实现在孩子身上。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会不会觉得遗憾?“要是我爸妈当年也能学点心理学该多好呀,我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真可惜当年还没有洪老师的课(所以现在有了要珍惜,哈哈)。如果真的这样想,的确会觉得轻松了,因为放下了对自己的埋怨,但同时,却将所有的埋怨又归结于父母身上,告诉了自己,我的原生家庭决定了我的人生。反正已无力改变。
原生家庭决定人生,吗?不,它只是影响人生的一个因素,但绝对不会决定你的人生!
每当我们回忆童年,我们是基于主观感受还是客观事实?很多人以为是客观事实,但其实我描述的内容只是我选择看到的内容而已。因此,我的心理状态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并在脑海子形成了潜意识。
萨提亚女士的家庭联合治疗就是帮助人们将潜意识里的“童年状态”调取出来,调整修正成健康的自我认知。
3
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的相处“姿态”会影响孩子“姿态”的形成。
“姿态”是位于冰山图中海平面的位置,具体分为四种类型: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具体内容参阅探寻冰山下的九层空间http://www.jianshu.com/p/c6332f32ae1c
人有三命,原生家庭只是第一命好朋友L时常向我抱怨,又跟妈妈吵架了,她跟妈妈关系越来越紧张,互相看不惯对方,见面就要怼。在她的抱怨中我发现,她的妈妈是典型的指责型,特别是对爸爸,小到碗洗不干净,大到对能力的否定,而爸爸是个讨好型,不管老婆说什么,他总是“好好好,是是是”的想尽快平复老婆的心情。所以L总说,觉得爸爸特别可怜,老被妈妈欺负,小时候跟爸爸的关系更亲密,慢慢当L长大了,当妈妈每次开始指责时,她就开始怼,后来发展成吵架,互不相让,其实L的内心是想对爸爸的保护。
不妨你也来看一看你的童年状态是怎样的?
人有三命,原生家庭只是第一命有人说,35岁以后受原生家庭影响就会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人的一生有三次出生,第一次是离开母体,第二次是结婚,则第三次就是当你有了自我觉察,能认识到自我,有能力修正期待,能做自己主人的时候。有些人到老都没有这第三次的出生,然而当越早能够完成这第三次的蜕变,那幸福就会越早降临!
我的人生和幸福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做自己的主人!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