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3曰26日萌发打造知识体系以来,截至4月10日,读了11本书,写了16篇读书笔记。
第0周读的11本书,“最佳之星”为《好好学习》。
01.《颠覆平庸》 2星
02.《洋葱阅读法》 2星
03.《这样读书就够了》 2星
04.《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1星
05.《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2星
06.《如何阅读一本书》 3星
07.《掌握谈话》 3星
08.《学会提问》 3星
09.《快速阅读术》 2星
10.《好好学习》 4星
11.《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3星
评分说明:
1 星代表可以不看。
2 星代表可以一看。
3 星代表不好理解。
4 星代表值得一看。
5 星代表深度好书。
第0周的16篇读书笔记总结:
3月26日
萌发构造个人知识体系念头,搜索中看到彭小六的那篇《4个文件夹,打造你的超级学习力系统》,惊喜,我能想到的自有人已经做到。
实践:在坚果云建了4个文件夹 ,分析用的最多的是做课笔记中的小课。

3月27日
带着如何使用4个文件夹的疑问,选读《洋葱阅读法》,受“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启发,思考4个文件夹里该放些什么内容。

实践:1. 将以后要学的一门线上写作课放入听课笔记。

2. 将两年前的一篇公交见闻日记放入社会观察笔记。
3. 将与女儿的一段关于学习奖励是放假的对话放入观察笔记。

3月28日
选读彭小六的《颠覆平庸》,试图寻找更多有关知识体系的信息。书中讲了怎样读、读多久和读什么,一句话概况:每天用2小时速读知识体系(或阅读或其他感兴趣方面)相关书籍。
实践:关注到三步速读法,决定练习使用它。

3月29日
用三步速读法读《颠覆平庸》。下定决心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持每天读书写输出笔记。实践:开始用番茄钟记录并控制读书时间。经过两天的试用,最后选择 Todo清单。
3月30日
用三步速读法读《洋葱阅读法》,读完后果断将三步速读法升级为五步。

3月31日
用五步速读法读《这样读书就够了》,认识到自己正处于搭建知识体系三种思路“点、线、网”中的“点”上,如怎样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等。短期目标是形成自己的阅读及输出方式。
4月1日
读《这样读书就够了》中的“便签法”及“拆书七步曲”,讲的是在用“拆书”法读书过程中,用便签法记录启发,并提醒自己去落实行动。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不会采用这种方法,不过意外收获到可以用发朋友圈来锻炼便签法思维。目前还没用。
4月2日
用五步速读法读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内容冗杂,核心信息较少,有一点启发:用PPT做读书笔记,恰好也是我正在用的。
4月3日
用五步速读法读《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书中提供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思路,我比较喜欢的工具是幕布和百度脑图,后期会考虑练习。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提高读书理解力,就要多读不同类型的书,书中有7个方面的入门书可以参考阅读。
4月4日
选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认识到现在的阅读正处在检视阅读的略读层次。触动最大的是,阅读如此重要的学习能力,要从小朋友开始培养,为女儿每天自主阅读感到欣慰。
4月5日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也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讲了四个阅读规则,任何类型的书都可以用。我目前只用到规则一和二,碰到好书要练习阅读规则三和四,可以帮助掌握写作规则。
4月6日
读《掌控谈话》,开始尝试读不同类型的书,发现这是本不适合速读的书。第一章讲了一个谈判工具:开放性问题,对于如何提问,还需要从别的书中找基本方法。这本属于沟通进阶级阅读书。
4月7日
读《学会提问》,这本书已经是第11版了,确实是本好书,专业有深度,同时也很难读懂。对待生活中的现象,应持有批判性思维,读书也是如此。
用“海绵式思维”去读些专业科学的书籍,比如这本《学会提问》,用“淘金式思维”去读些通俗的工具书,如《这样读书就够了》,这两种思维可以互补。
4月8日
读《快速阅读术》,第二次读这本书,终于影响到我的读书方式,决定将“一天读一本”改为“一周读六本”。正因此,才有这篇回顾笔记及以后的“周读书清单”。
4月9日
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书中信息密度很大,讲的正是我现在需要的知识管理,而且很有深度。时间原因,只看了自序和引言部分,认识到能改变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管理知识由浅到深,有三个维度。
目前正处在第一层次的数据管理,如怎样整理文件夹,并尝试达到信息管理的维度,如怎样做读书笔记。而少有人达到的底层规律维度,正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很期待!
4月10日
读《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没有小标题,不能挑选关键词,看了前面的序、导言和第1、2章。讲到“提问思维框架”概念,我的理解是,生活中沟通时,用解决方案的提问代替无效的指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