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悲怆的是什么?是望穿秋水,却归国无门。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什么?是当40万人无法回家,家为你而来。
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风早已刮过了一阵又一阵;有些人说这是本世纪最好的战争片;有些人说诺兰隐去叙事的外衣也就不过如此。但无论如何,我始终觉得,它是“不同寻常”的,无论对于诺兰,还是对于战争片。
提及战争片你会想到什么?尘土飞扬的战场,火光四溅的堡垒,满脸疲惫泥泞的士兵和震耳欲聋的炮火。敦刻尔克却是一个经过“冷处理”的战争现场,它依旧血腥、充满炮火,带着令人窒息的压抑,但它的画面却干净得如同风景片。敦刻尔克是中立的,不带有一丝情绪,以平静到几乎没有对白的方式,向我们叙述着一个奇迹。
诺兰的海是壮阔美丽的,士兵是麻木平静的,空袭来临,海滩上的所有人都平静的蹲下,又平静的站起,一言不发。可是在他们没有任何表情的脸上,带着一种沉重的渴望,对家园的渴望,对生的渴望。
敦刻尔克的大撤退可以说是二战中的奇迹,是一次另一个角度的胜利。然而在弥漫整部影片的压抑气氛中,受困敦刻尔克的每个人脸上充斥着麻木的表情,使仅仅三次欢呼显得颇为突出。
四个人的欢呼
影片开始不久,当男主角抬着伤员成功跳过桥上的炮弹坑时,周围排队等候的士兵们发出了一声欢呼。可是它并没有带给观众任何一丝喜悦,反而是一种无力。在99%的绝境中,乐观是短暂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里只是回家的第一步,而前方还有九九八十一难。所有人也都知道,此时此刻一个伤员顺利活下去的希望有多少。但也正因如此,每个人都更需要欢呼,给伤员、也给自己。
因为你我相同,生死未卜。
四十人的欢呼
敦刻尔克的绝境大部分来自于港口的狭小和船只的匮乏。丘吉尔说,他只想要4万人,然而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有四十万人。仅有10%的人才能登上救生艇,生命对于个体至高无上,但在机率面前却显得微不足道。登上救生艇,披上毛毯,喝上一杯热茶,对于在海滩上命悬一线的每个人来说,仿佛家就在眼前。他们举起茶杯、互相微笑、大声欢呼,就像捡回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疲惫。
那是求生的喜悦,也是求生的疲惫。
四十万人的欢呼
“撤退”这个词为欢呼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霾,在没有看到故国彼岸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且危险的。海岸无法移动,但是人心可以。当各种渔船出现在敦刻尔克的沙滩上,仿佛彼岸为你而来,那时整条海岸线都是沸腾的。
家真的可以为你而来。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个人英雄、国家大义甚至是人类共同责任;也可以看到战争中的人性、生命和承担。
我想诺兰表现的,并不是战争像火一般炙热的惨烈,而是冷处理后中,面对绝望困境时,人心中沉重的渴望和力量。那是比炮火纷飞更加震慑人心的力量,关于国家、关于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