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日常论学繁忙,近年又家事纷扰,更兼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较少文字应酬,但只要与治学相关,或动情有感时,依然不惜笔墨,送赠语,书序言,作悼文。
二月,朱得之辞归靖江,王阳明作《修道说》赠别,他对朱得之说,他的教学只是指点弟子良知而已,只要坚信良知,真切用功,治学之路必然有得。六经四书也只是指点作用,有的人却拘泥于学说本身,厚此薄彼,又夹杂己见,已经失了治学的根本。善于治学者则反己自修,渊默躬行以求自得。
好友萝石翁则有赠诗曰:
我忆如愚子,遥天首独搔。
鲤鱼南海少,北斗靖江高。
花落莺犹语,春寒梦亦劳。
一缄千里去,聊以慰同胞。
毛宪于去年十二月曾来信问学,王阳明已有回信,今年二月他又来信,盛赞《朱子大全》,听闻王阳明的弟子将“格物”之格训为“正”,同时批评朱熹“敬字为圣学第一工夫”为多此一举,毛宪为此感到疑惑。王阳明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经常终日没有胃口,况且毛宪这样的旧儒已经很难改变,王阳明便没有回信。
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魏良政来绍兴问学,并带来了哥哥松阳知县魏良弼的信。在信中,魏良弼提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惑。王阳明给魏良弼回信说,凡应物起念处皆谓之“意”,能判定“意”之是非的便是“良知”。拘于体面、格于事势等患,皆是致良知之心未能诚切专一。不少人虽然懂得良知无处不在,但往往将人情物理与良知看作两张皮。
魏良弼回信称,读了老师的信,深受启发,自己就有两张皮的毛病,以后一定诚切专一,尽去昔日之陋习。
三月,林大辂(字以乘,号二山,莆田人)擢任江西按察副使,经绍兴来问学,王阳明勉励其坚定良知之志,切实用功不懈,必有所得。
嘉靖五年会试,王畿放弃殿试回越,戚贤(字秀夫,号南玄,安徽全椒人)中了进士,后授归安(今湖州吴兴县)知县。王畿与石简乘船过苕溪,希望会会同年戚贤,戚贤虽然很想见面,但为了避嫌,竟没有出场。王畿便以“脚跨两只船”戏之,戚贤幡然悔悟,辄宗心学,拜在王阳明门下。每次经过绍兴,都要来问学。三月,途径绍兴,便又来问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