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如此焦虑?》
赵忠心
赵教授:您好!
我儿子宣宣3岁还不到,最近带他出去玩,路上一个劲地对我说:“妈妈,下一站到了,下一站到了!”
我能感觉到他很紧张。不知道是因为怕坐车呢,还是真的担心坐过站?
我们平时工作忙,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我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可是他总是眉头皱着,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们该怎么办呢?——玲子
解答:
小孩子见到生人,或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常常会惶恐紧张、担心害怕、烦躁不安,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哭闹不休,产生焦虑情绪。
其实,这是小孩子正常的情绪反应。
孩子之所以焦虑,是出于天生的趋利避害、自我保护意识而担心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不过,当孩子感到生人和新的环境没有威胁他的安全,渐渐适应、熟悉之后,情绪会渐渐平静下来。
小孩子跟妈妈感情最亲密,妈妈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孩子在妈妈身边,应该感觉最安全、最保险、最放心、最踏实,跟妈妈出去玩,应该轻松愉快,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然而,小宣宣跟着妈妈出去玩,却使人感到他很紧张,忧心忡忡,似乎生怕发生什么不测……给人以“杞人忧天”的感觉。这显然是过分的焦虑,的确很反常,使妈妈大惑不解。
宣宣反常的情绪反应,显然是缺乏安全感,对陪伴他的妈妈不大信任。这使妈妈感到痛心。我想,妈妈不要责备、训斥孩子,而应当认真反省原因。
首先,是因为妈妈与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感情上疏离,感到生分,妈妈没有让孩子实际感受到可以信赖、倚靠,对妈妈能不能保证他的安全不放心。
其次,妈妈因为平时跟孩子一起生活时间少而有“欠账感”,总想“补偿”欠孩子的感情债。因此,在妈妈身边的时候,往往太过放任、娇宠、迁就孩子,使孩子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能力。
第三,可能跟孩子属于弱型的性格、气质有一定的关系。
第四,也可能因老年人腿脚不利索、活动范围小,跟老人平时带孩子出门少有关系。
孩子“生病”,家长“吃药”。
要消除孩子过度的焦虑,首先从家长自己做起。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孩子推给老人,要尽可能多跟孩子在一起生活,以家长的实际行动增强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其次,家长对孩子教养态度的反常,也会引起孩子的反常情绪反应。为了补偿队孩子的“感情债”,一反常态地过度放任、娇宠、迁就,不利于孩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家长对孩子关心、爱护、体贴、照料要有分寸,该严格还是要严格,以增强孩子心理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太过放任、娇宠、迁就会适得其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