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听了几本关于佛教的书,颇有收获,感觉世界都静了很多。佛学就像是哲学,是一门巨大的心灵武器,能带给你力量;佛学也像是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心灵的自由。当我们明了解脱就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当我们明了所有的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时,我们才能保持正念,安然的活在当下。
痛苦的根源
悉达多:“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即是痛苦”。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也就是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他人失恋,很少有人会感同身受;但是如果失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痛苦会抱怨为什么是我?这就是我执,一个人的我执越强,痛苦就会越多。这时你会发现,使我们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都源于偏见,有着分别心的成分。
解除痛苦的方法和心理学是一样的,就是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观察这种痛苦,跟它和谐相处,不采取行动,看到情绪升起,然后看它熄灭,经过这样反复观察,情绪对我们的干扰就会减少。
心中盛开菩提花无常是常态
佛陀说:一切和合皆无常。
整个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这就是无常。无常存在着不稳定性,在今天看来这个事挺好,过两天就不好了。或者说当你感冒了,如果没有无常的话,那么会一直病下去,而无常是可以让身体康复的。也就是说,无常并不意味着消失,而是意味着变化。
人们痛苦的原因在于只想要无常的一部分,而不要全部;而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无常不是人生的一种遭遇,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无常更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
当你面对所有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会变化的时候,你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放松;当你面对所有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会变化的时候,你才能够保持耐心;当你面对所有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会变化的时候,你才能够保持正念,享受当下的快乐!
心中盛开菩提花由己而及人
慈悲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因为缺少对自己慈悲的人,是很难真正做到对他人慈悲的。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依然不忘记知足和感恩,做到这点很重要,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一切的尊重与爱都是由己而及人的。
心中盛开菩提花修六项精进
六度,梵语称六波罗蜜,意为“渡到彼岸”。也是六项实现超脱的修行之法。
(1)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就是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就是最好的布施。
比如:你在公车上让座了是布施;别人没对你表示感谢你就很生气;那么这就不属于布施而是交换了,因为你在用让座交换他人的感谢。
(2)持戒:戒律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戒律指适当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
戒律之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3)忍辱:就是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没有忍耐,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
(4)精进:精是专精,进是进步。必须有一门深入,才能够成就。门门都学,那是一门成就以后的事,一通则一切通。
(5)禅定:禅定是舍弃散乱。大而言之,这一生当中,自己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这个方向、目标绝对不会被环境左右、动摇,这就是‘定’。
(6)智慧:它比较接近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
总而言之,忍辱是个基础,能忍就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而定是修行的枢纽。智慧是做到前五项后的自然呈现。
心中盛开菩提花若不是因为佛法,至今我还不能清楚的认识我自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执念太重,缺乏谦卑之心。比如:一件事没做好,我很少会从自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责任归于外因,于是常常抱怨;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遇事先从自身上找原因,并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之上。还有就是对自己的方式太不柔和,时常苛责自己,很少对自己感恩和鼓励,也很少对他人感恩和鼓励;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并用慈悲心来对待自己,慢慢的发现脾气变温和了很多,也能做到对他人宽容了;心情变好了,做事的效率相对的也提高了。
能够教会我们谦卑的学问都是好学问。佛学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高深;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你的同时也照亮着这个世界。从现在起,不管学习还是生活,我都会把他们当成修行。在修行的路上,愿你我都能在滚滚红尘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