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人没有幸福感原因

中国人没有幸福感原因

作者: abb74a629bc5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09:15 被阅读89次
    赵氏健康科技

    中国人没有幸福感原因

    第一、没有精神寄托。

    幸福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有幸福感的人一定有精神寄托,比如宗教信仰、主义信仰或事业追求等。信仰涉及人的终极关怀,也就是说人在精神上能找到最终归宿。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人觉得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虔诚的佛教徒认为行善就是幸福。有些没有信仰的人对此可能确实无法理解。

    现在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信宗教;几千年的孔孟之道被“砸烂孔家店”“批林批孔”批倒了;共产主义随着苏联东欧的聚变甚至被妖魔化;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被说成“不适合中国国情”……那么中国人唯一信仰的就是拜金主义,这样问题就严重了。拜金主义是对物的追求,而物欲是无止境的。看中国的那些贪官,财富都过亿了,几辈子都花不完了,但还在贪。“某某要是最后那笔不贪就好了,就不会被发现”——这是不可能的,要不怎么叫“欲壑难填”呢?把精神寄托于物欲是永远不会幸福的!

    中国贪官(部分)排行:余振东40亿,李宗衡20亿,李启红20亿,黄清洲14亿,郝鹏俊8亿,康日新7亿,陈满雄4.2亿,石雪3.8亿,王宝森3.1亿,王成明3亿,许迈永2.1亿,陈同海1.95亿,金鉴培1.9亿,王守业1.6亿

    第二、“国富民穷”。

    中国实行“分灶吃饭”的财税制度,有“国税”“地税”之分,即中央拿大头,省区拿中头,市州拿小头,县乡拿零头。国家的钱用不完,仅购买美国国债就达4万亿,而县乡财政几乎没有不欠银行贷款的,实际上有些地方政府早就“破产”了。

    即便如此,地方政府“三公”(公款招待、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和修建楼堂馆所的费用仍然惊人。

    “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有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最富的还是政府,政府成了市场经济的最大获利者。近20年来,无论经济发展快慢,每年的税收都以20%--30%的速度增长。世人把中国经济喻为“高速列车”(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那么中国税收的增长就是“喷气式飞机”。政府的富还不止税收,还有像土地出让、审批大权等都会带来滚滚财源。中国的各级政府与外国不同的是,政府也是公司,太具“特色”了。近年来尽管国务院“狠抓”审批治理,但收效甚微。去掉审批中一个大环节,却又生出许多小环节。一枚小小的印章带来的是一本万利的财富,谁会轻易放手呢?只要还是现行体制,就不奢望有多大改观。就像一棵树,如果不连根拔除,只是砍掉老枝必定会再发新枝。政府各职能部门都成赢利单位,都在抓钱,道路完全走偏了。德先生早在2006年就提出“地方政府应以民生建设为中心”。

    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因为财政不透明,大部分财富都被贪污和浪费了。中国老百姓仍然很穷,目前的人均国民收入是1090美元,居全球第100位之后。因为贫富差距悬殊,实际上大多数人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被人均”了。

    文王问子牙如何治世,子曰:“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第三、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缺乏公平。

    改革开放前,国民均穷,或许还感觉“幸福”些,因为幸福的感受有时是比出来的。30年前,人们拥有一辆自行车就可能感到很幸福,但是今天可能拥有了小轿车也不感到幸福,邻居的车更好呢。

    本地一位校长最早买私家车,他每天一早就把车停在最显眼的办公楼前。后来学校招聘来一位女大学生,她开的是一辆跑车(据说父母很有钱),这小姑娘也不谙事理,把她的车和校长的车并排停放。以后校长就把车停车库了,并宣布办公楼前禁止停车。

    奉行拜金主义,加之中国人又特别爱攀比,就不可能做到“知足常乐”。

    当然,最不幸福的还是农民。虽然现在种田不交税了,种粮还有补贴,但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收入并没增加多少。特别是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种地收入没有保障,农民都进城打工,即所谓“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3月公布的数字,中国农民工多达2.43亿人。

    农民工除了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干活累、脏、危险外,还有忍受亲人分离的痛苦。在国外,夫妻分居三个月就视为自动离婚,而中国的农民工夫妻有的一年仅见一次面(春节),如牛郎织女一般!还有父母和子女分离,有的农民工回家,子女都不认识父母,躲着不愿见父母。这带来了两大社会问题,一是夫妻关系不稳固,造成家庭破裂;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这是令家长和学校都十分头痛的问题,农民迁徙打工已贻害了一代人!这远不止是幸福不幸福的问题,已经不人性了。

    其次是城镇居民中的老百姓。小商小贩不用说,被城管赶得飞跑;企业工人要看干哪一行,垄断行业与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差距甚大。即便是垄断行业内部,有职有权的官员与一般职工差距也很大;事业单位拿固定工资的也包括基层公务员,总之,只要是普通老百姓日子都过得艰难。

    官员们是否觉得幸福呢?也不一定,君不曾听到官员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吗?德先生所知道的一位副市长(副厅级),年薪10万(工资),在我们一般人心中应该比较满足了吧,但他也“愤愤不平”。因为地市级的国企如银行、保险、通讯、烟草、电力等“老总”们,吃喝玩乐除外,年薪都在30-40万之间。“我级别比他们高,工作能力不比他们差,担的责任比他们更大,凭什么他们的收入是我的几倍?这不公平!”副市长仍在叫不公平。

    这些老总们是否觉得公平呢?也不一定,因为和他们的上级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国平安的老总马明哲曾拿年薪6616万!国企老总们年薪曝光后,群众意见很大,国资委才下调了他们的年薪,但仍过千万,一般也是几百万。

    但国企的老总也有自己的不满:管理如此大的公司我为国家创造了多少利润,要是在外企起码得拿多少多少……像这样比下去,谁都觉得自己吃亏。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比计划经济时代富裕,而幸福感反而降低了呢?一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家均穷没有比较效应,二是计划经济制度本身就遏制了“私欲”,你想发财也发不了啊。但德先生本意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那不是“吃大锅饭”走回头路了吗?

    搞市场经济并没有错,但必须有一套好的“游戏规则”(制度)。中国的现实情况是,要么没有规则,要么规则不合理,要么有了规则也不遵守。所以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不受规则保护的“弱势群体”,这样就造成了大家都“愤愤不平”,先捞点再说。

    社会需要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因为人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适当的差别是应该的。差距应该有,但不应该像现在这么大,更重要的是,这种差别要在规则的框架内,人们“愿赌服输”,让人“输”得无话可说。如袁隆平获得了100万的奖金,但没有谁不服气。前年网上炒作说他买了6辆车(误传),但有网民怎么说,“他买飞机都应该”。

    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汤普逊就指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重要的不是仅仅拥有财富的问题,而是财富的正确分配问题……人要想快乐,便脱离不了享受的物质手段……但是人们可以在拥有较少财富的情况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境地,而在财富极为充裕的情况下,却仍可能非常痛苦。和社会利害攸关的主要是财富的使用和分配问题,而不是财富的多寡。”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内,对幸福的理解也意味着人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而就幸福的终极价值而言,平等、自由、和谐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

    站桩义工/叶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没有幸福感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hf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