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见到中医李大夫。这次见了发现他变化很大。人没有以前那么精神。眼睛也没有了神色,佝偻着腰走 路提不起劲。再也不像以前提起他的中医神采飞扬,反倒显得有些萎靡不振了。
李医生是一位资深的中医师,从中医学院毕业以后,一直一边工作,一边业务进修,白天上班治病救人,晚上东跑西走。进修充电。学到了博士生。而且不断的拜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大医精诚。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和实践中医,为无数的病人解除了痛苦。按理说他应该是活在他热爱的事业中间。应该是幸福的,充实的。
然而,他却很痛苦,很纠结。
首先,李医生感到痛苦甚至绝望的是。明明他开的处方没有任何问题,他的医疗手段也完全符合规范,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但是他的病人并没有因此而痊愈。患者有意见。院长也就此发难。
有一次一个患者吃了他的药,腹泻不止找上门来,她找出给这个患者的处方,从剂量,到药的搭配,君臣佐使没有问题。到药的引子以及到药的用量。认真的查看了一下,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于是。他让这个患者去把药渣带来。他扒拉开药渣,一位一位的检查却吃惊的发现。抓药的人把其中一味干姜变成了湿姜。干姜和湿姜药性药用有很大的区别,问题就出在这儿。
他询问这药是谁给换了的?药房的说是经院长审核过换的。
院长是部队转业到医院来的,不是职业医生,对于中医并不明白,却振振有词的说,你医术不行就是不行,别找原因,干姜和湿姜不就是生姜吗?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院长不懂,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问题出在这儿。但是,其他的人都怕得罪院长,或者保持沉默,或者偏向院长,总之,身为中医的他,对也是错,错也是错了。患者更是不明就理。
从进入医院以来。身为中医,李医生深感所谓的中西结合实际上是中医被西医兼并。他的办公室是医院最小的,被安排在最靠里边的一个角落。医院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以西医的理论为框架,为指导为标准,他这个中医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虽然他自己明白。中医的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有很大的差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阴阳五行平衡,而现代医学则更注重局部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这使得他在与同行交流时,常常感到自己像是站在了一个不同的频道上。
只要医院有了外出体检的任务,免疫的任务就非他莫属,因为他在这个医院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不会影响大局更不会影响医院创收。。
其次,李医生发现,人们的观念中中医都是慢郎中。中医的治疗方法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调理,而现代医学则更注重快速治疗。在现代医学盛行的时代,中医的地位似乎变得越来越边缘化。这让李医生感到非常苦恼,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是否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此外,李医生还发现,中医的治疗效果往往因人而异,有时候即使是同样的病症,不同的病人也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这让他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疾病时,感到无从下手。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医术是否足够高明,是否能够真正地帮助到每一个病人。
这些困惑让李医生感到非常痛苦,他开始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他时常独自坐在诊所里,看着面前的药柜,思考着中医的未来。他知道,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不可能轻易就被淘汰。但是,他也明白,如果中医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会逐渐减弱。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的思考后,李医生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将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取长补短,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他开始学习现代医学的知识,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中医的理论。同时,他也鼓励年轻一代的中医师们,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将中医发扬光大。
虽然道路仍然曲折,但李医生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中医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