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的四种心理状态的识别与应对-社会心理服务师第11、12讲

人的四种心理状态的识别与应对-社会心理服务师第11、12讲

作者: 骑着蜗牛看风景V | 来源:发表于2020-04-30 11:45 被阅读0次

    要想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首先要清楚人是人,状态是状态,一个正常的人也有心理状态不正常的时候,一个不正常的人也有心理状态正常的时候。就像一个正常的人突然把手里的手机摔了,还把旁边的垃圾桶踢翻了,你能说他疯了吗?只能说他可能遇到什么事,惹得他情绪失控了,人还是正常的,只是心理状态出了问题。反之一个精神异常的人也有心理状态正常的时候。

    要判断心理状态,第一步要区分是死是活。这个死、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活,而是心理层面的死活。那句话怎么说的:哀大莫过于心死,这个死就是心理上的死亡。

    那么心理层面怎么看"什么是死,什么是活"呢?要看一个人的自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从一个人呱呱落地,手脚不能用,只能靠妈妈喂养开始,婴儿是分不清谁是我,谁是妈妈的。直到他7、8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他发现鼻子是自己的,乳房是妈妈的,摸自己和摸妈妈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时他的生理自我就建立了。

    一开始呀呀学语的孩子会摸着肚子和妈妈说"宝宝"饿,指着小杯子说"宝宝"喝水"。3岁左右的时候他会突然说"我"要喝水,这时他的社会自我就建立起来了,他开始知道我和别人是两回事,我要按照别人的要求调整自己,开始脱自我中心化。

    从青春期开始,人慢慢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有了认识,可以用认知来调整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这时心理自我就建立了,而且心理自我的建设会一直持续到人生的尽头。

    一个人的心理成长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那么一个人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他也是沿着最早发展的顺序依次结束的。首先是生理的死亡,从医生宣告病人脑死亡开始;接着家属拿着医生开具的死亡通知书,去户籍所在地办理销户登记,通知亲朋好友给故人开个追悼会,一个人的社会心理告一段落;N年过去,埋在祖坟里的先人还会有后代来祭奠,如果后代都忘记了,这意味着心理自我也彻底消失不见了。如果大家对以上描述感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电影《环游寻梦记》,看过之后,也许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同的想法。

    就像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苏轼、苏大学士,已经死了上千年,他的东坡肘子一直在老饕们的菜谱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份豪迈的气概也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的人。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此处的死活都是心理层面的,与现实无关。

    比如我在讲台上讲课,与我眼神有互动的,认真听课的,此时他的心是活的。我讲我的,他玩他的,根本不听我讲课的,我怎么敲黑板人家无动于衷的,对我来说他的心就是死的。

    区分了心理状态的死与活,死的先放一边,活得我们进一步细化。

    活的又分为心态正常的与心态不正常的。

    划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是什么呢?接照医学标准:就是脑子有没有病。按照统计学的标准:就是是否和大多数人一样。按照内省经验标准:就是内心是否有痛苦的情绪体验。按照社会适应标准:就是能否正常工作和学习。

    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是郭念锋的三原则: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否一致。如果一个人产生了幻觉或者妄想,他的主客观肯定是不一致的。如果一个公职人员旱涝保收,雨淋不着日晒不着的,天天抱怨自己的工作这不好那不好,我们从心理层面判断他的主客观也是不一致的。

    二、知、情、意是否一致。知是认知,情是情绪情感,意是意志行为。如果一个人遇到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我们说他知情意一致,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朋友是好人,但是看到他就讨厌,躲着他走,他的认知没有问题,情、意是一致的,但是知情意合在一起就不一致了,所以我们说他的心态是异常的。

    三、人格相对稳定。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天生,性格后天养成,相对稳定。比如一个人每次聚会,只要吃饭的时候就出现,一到结帐的时候就没影了,我们说他的性格特征很小气,如果有一天,他突然变大方了,抢着买单,我们就说他人格发生变化,需要警惕了。

    这三条标准有一条不符,我们就判断这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异常的。

    心理正常我们将进一步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有十条标准,比如心理的耐受性、灵活性⋯⋯纯理论的知识大家在百度都可以搜索到,我给大家一个比较实用的,又好记住的判断方法:三境三受。

    三境就是顺境、逆境和绝境,三受就是享受、承受和接受。

    心理健康的人顺境时能享受、逆境时能承受、绝境时能接受。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百分之百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一般来说有的人能享受能承受但是不能接受;有的人能承受能接受但是不能享受;有的人能享受能接受但是不能承受。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有的人年轻的时候,勤奋努力,吃苦受累不抱怨,到老了反而不敢享福,一个劲的折腾身边的人。还有的人顺风顺水一辈子,一点儿小浪花就把自己打趴下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三境三受的例子,但是究竟什么是顺境?什么是逆境?这需要启动智慧的心去做分辨。有一段祈祷词是这么说:愿上帝赐我一颗勇敢的心,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愿上帝赐我一颗平静的心,去接受那些可以接受的;愿上帝赐我一颗智慧的心,去分辨哪些是可以改变,哪些是可以接受的。

    已经识别了人的四种心理状态,应该如何应对呢?俗话说,没有教给别人如何应对的心理咨询纯属耍流氓。

    以下就是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心理死亡状态,我们可以尝试去激活,如果对方已经偏执了,油盐不进,我们要学会闭上嘴,不说。

    二、心理异常,我们要顺着说。一个人说3x7=28,我明知道3x7=21,如果跟他争执,拉到县衙,挨板子的一定是我。所以我要顺着他说:对,你说的对!这样就和谐了。有人说了,你这不是混淆事实吗?看看,你又忘了,这是在讲心理,讲的对不对,关键是正在和你对话的这个人,从心理层面,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三、心理健康,我们可以讲道理,从伦理、法律、道德角度,讲通即可。

    四、心理不健康,我们要讲心理。道理和心理是反着的,人从小到大一直在道理的世界里活着,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我们就需要从心理层面入手,缓解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欲望。

    我们说心理健康的人会表达自己合理的诉求;心理不健康的人会压抑情绪,无法表达诉求;心理异常的人,会直接付诸行动。

    这个操作是不是更简单了。

    我说眀白了吗?大家是否清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的四种心理状态的识别与应对-社会心理服务师第11、12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hy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