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文化研究 第255期
作者:赵勃
编辑:秦陇华
贾平凹与和谷合影 | 拍摄于1974年12月
锅瓷盆,去红旗小吃部买回了四笼包子两碗馄饨。他俩就圪蹴在脚地上吃了。之后我们四人一直谝到十二点,我和新寿送他们俩去矿务局招待所住下。
第二天上午见到他俩,平凹说,到招待所住下,洗完脸脚之后,我写了两千多字的日记,把西安上公交后,沿路所见所闻全都记了下来。作家就要勤于观察,善于积累,必须让自己创作素材的库房里东西丰富多彩起来,只有积累多了,一旦创作灵感来了,你资料库里的某些资料,经灵感激活了,它就变成文学作品了!
这次采风,和谷、平凹在铜川呆了七天。一天和谷领平凹去他家黄堡镇南凹。平凹和和谷的两个弟弟谝闲。和谷大弟都学对平凹说,我弟三蛮是村上领导,走路上有人问,有人招呼,红白喜事是座上宾!我走到路上,没人说话,没人招呼。红白喜事没人请。我人老实,只会下笨苦,在村里小煤窑给车上装煤,来拉煤的人为了让我多装几锨好煤,都争着给我兜里塞烟,一天下来,两兜里都塞满了。我不会抽烟,回家后,把烟都掏在桌子上。我弟把鞋一脱,往椅子上一圪蹴,用手一不啦,从里边找好的抽,不好的还不抽!大作家,你说这人和人能比吗?······
平凹回铜川矿务局招待所后,立马写了小说“哥俩”。原型就是和谷的弟弟都学和三蛮。反应的是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又一天,和谷领平凹到耀州瓷名镇陈炉采风,他俩观察细致入微。看到瓷瓦山上往下倒破损的碗盆瓮等,听着瓷片相互撞击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他俩就向陶瓷师傅请教,用几个啥字能把这瓷片相撞击的声音准确地表达出来。······
从陈炉回铜川后,和谷写成散文《瓷城散记》,发表在《绿园》,平凹写了散文《陈炉》发表在1981年《散文》。
后来,他俩带了铜川人民广播电台几个记者一同去了黄帝陵。到桥山后,平凹对同行说,各人边看边记录,看完之后,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念一遍,看有啥不同,结果,多数去的人多是宏观观察,站在桥山山脉,放眼望去,古柏森森,气象万千之类。唯独平凹是微观观察,皇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平地柏、山头柏、石头缝里的柏、老柏、幼柏等记录了十三个类别的柏树形象和个性特征。之后写了散文《黄陵柏》,《散文》发表。我见过文人墨客写黄陵柏的文章不少,但如平凹写法的,并不多见!
一天,平凹从住宿的铜川矿务局招待所早起,一个人走到铜川市工人文化宫花园,用手摸花叶,擦花叶上的灰泥。他抹擦过的数十片花叶上尽是灰泥,花叶没有了本真的绿色。
1981年和谷(右)与贾平凹在铜川工人文化宫留影回招待所后,平凹说,观察铜川的环境污染,就要从一朵朵鲜花的叶片观察起!
和谷、平凹在铜川采风期间,和谷的散文《故乡柿子》在《人民日报》发表,我读后,很受感动,感触很深,读了该文,我从中悟出了写散文的一些方法。因为我与和谷是同一脉黄土梁上的人,他家住南凹,我家住陈炉立地坡,南凹是这黄土梁的下部,而立地坡是这黄土梁的顶部。人们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相同。两村互有亲戚。和谷写的故乡柿子,我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吃到。我对这柿子既熟又有感情!这篇散文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我一眼就看出来。我决定由录音组把《故乡柿子》制作成配乐散文,因为当时我是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电台《文学节目》的稿子由我审发。
一天下午饭后,录音师老张正在录音室制作配乐散文《故乡柿子》。和谷和平凹到录音室来了。当时我正看老张制作。平凹就和我谝开了。谝着谝着,和谷就对平凹说,平凹,不要光谝没用的,赵勃很热爱文学创作,把你的真经给说说,听了和谷的话,平凹给我说起他新写成的散文《陈炉》,他向东南方向一指,朗声念到,从铜川往东南去,有一脉山,其实也不是山,是一座黄土塬。······念了开头,他说开了《陈炉》的构思过程和结构。听了他的分析,我进一步懂得了散文的成文之道,语言运用,写作技巧。平凹再三对我说:写散文一定要用短句子,不要写几十个字的长句子。要让自己的句子有动感,要跳起来,句子死板了,整个文章就缺了灵动之气!
读了和谷《故乡柿子》,听了平凹对《陈炉》的分析讲解,我有了悟性,可以说,和谷平凹是把我领上散文创作之道的恩师。后来我写了散文《神仙叶子》获煤城掘进文学奖,1993年出散文集时,就以《神仙叶子》做书名。张燕茜在《延河》作常务副主编时,还在《延河》刊发了《神仙叶子》。
这次,和谷平凹的铜川采风之行,是成功的,丰收的!贾平凹七天写成七篇散文和小说,陆续在《散文》等刊物上发表!和谷也发了《瓷城散记》等多篇散文作品!
时间过去三十五个年头了,每每想起1981年初春接待和谷、平凹及陪他俩采风的日子,很是难以忘怀。2017年3月29日我去西安,当晚在我住的凤城二路小旅店,与和谷在电话里说了四十分钟。睡觉到凌晨2时,怎么也睡不着了,坐在桌前,先写了《和谷和他的晓园》,从四时到五时,又写了《和谷、贾平凹1981年铜川采风花絮》。四月三日一早我赶到南凹,在晓园大门外,喊起正睡觉的和谷,请他看了《和谷贾平凹1981年铜川采风花絮》与《和谷和他的晓园》,他认为这种写法很好,有情有景,生动活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