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社的内容这两天资料收集整理得有点头大,想写点轻松的,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书店的一些发展史。
“书店”这个叫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朝,而书店这种商业体,它的出现,根据专门的史料考据,最早是在汉代。
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使得造纸的工艺得以大面积普及,随后也就推进了书写方式的转变进程;书,这个造纸术的最直接产物也就应运而生,而书籍的大量出现,也直接推动了书店这一空间实体的出现。
书店最开始叫做书肆,此后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各样的叫法,如书林、书铺、书屋等等;宋代以后统一叫书坊,中国近代以来,大部分都叫书局
以上关于书店的基本历史,只是想说明一件事:书店这种商业体,因实体书籍的出现而出现,和实体书籍的传播相辅相成;这种商业形态贯穿了全人类自有书籍印刷和传播之后的历史。
在这个“纸书和实体书店将要消亡”的言论甚嚣尘上,而纸书和实体书店确实情况不容乐观的现代,至少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够看到纸书和实体书店的存在,于我而言,这是幸运的。
古籍里头的史料我们暂且搁置在此,作为现代人,我相信很多人会更有兴趣了解和我们时间上近一些的东西,那就从新中国建国前期讲起。
新华书店,相信每一个上过学的中国人都知道它的存在,4个大字出自毛主席的手笔;它的存在就像空气:既重要到没它不行,又普通到习以为常。
新华书店是由中共成立(是唯一一个是属于国有企业的书店)于1937年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必定着手筹建4个机构:银行、邮局、供销社和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也由此逐渐在全国小到乡镇,大到县市都有它的布局,即使到2023年的今天,新华书店依旧是全国店面数量最多的书店,没有之一。
建国后,新华书店包揽了学校教材的发行工作,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也基本由新华书店在发行,虽然国家准许了一些民营资本入局,但是新华书店毕竟有着庞大的全国经销网络,旱涝保收的学校教材发行,在份额上自然还是新华书店占大头。
以上的几点事实,也是新华书店在近些年的书店倒闭潮中还依旧能够坚强存在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是独立书店雨后春笋的好时期,很多学术出身的知识分子纷纷投身到独立书店的行列中,创办影响了很多人的学术型书店,我们到现在还可以在一些文章中看到有人还在怀念那个时代的书店氛围,以下列举已经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那些书店。
1、季风书园(上海)
成立:1997年
创办人:严搏非(哲学科班出身)
连锁:8间
停业时间:2018年1月31日
2、风入松书店(北京)
成立:1995年
创办人:王炜(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及一批学者文人
定位:以学术书籍为主的大型文化书店
营业面积:1200平米
停业时间:2011年6月2日
3、光合作用书房(厦门、北京、上海)
成立:1995年
创办人:孙池(商业管理专业)
连锁:31间(直营+加盟)
停业时间:2011年10月
这三家是我入职西西弗之后,在企业文化的培训课上,讲师的课件里头提到过,我到现在还有印象的书店。
在经历了那一波知识分子开的人文学术书店的倒闭潮后,很多人就多了一个质疑:是知识分子开书店只讲文化情怀不懂门店经营,还是书店的这种人文社科的选书偏好不适合现代人?
针对以上问题,直到现在,很多书店都还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填写这个问卷,剩下的就只能交由时间来回答;可不论成败与否,我们都在这个生存的问题上苦苦挣扎过。
文献参考:
1、图片源于网络及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百度百科、知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