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说的活在当下,就是指对自己此时此刻心理状态的觉察。所以谈意识、讲觉察,就要首先知道什么是状态?
一、意识、觉察是一种心理状态
所谓状态,是指人或物表现出来的形态,如:这个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水是液体状态、冰是固体状态、心理健康状态等。状态是一个“点”,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拍照,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记录下来的就是一个状态,这个瞬间的我和下个瞬间的我是不一样的。
1.什么是心理状态呢?
心理状态是心理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包含意识和注意。今天我主要谈的就是这个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随时判断自己或者他人心理状态的意识,当你跟对方说话时,他的眼睛漂移不定根本就没放在你身上,你还会选择继续说下去吗?当你跟孩子唠唠叨叨说个没完的时候,发现孩子一直低头不语,你会怎么做?
要知道怎么做就要熟悉如何判别自己或对方处于何种心理状态,无论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咨询室里,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总是在死、活、不健康、健康四个状态下走马灯似的变换,这四种状态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没有例外。你前一秒钟死着但是现在活过来了,你刚才还文质彬彬此时此刻却又暴跳如雷,你哪怕是一个正常人,也会出现这些不正常的状态。
2.判断心理状态
是死还是活?活的状态是正常还是异常?在正常的活的状态下是健康还是不健康?
我们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对求助者的处于什么心理状态时刻保持觉察。首先判断其是“活在当下”还是处于“心死”状态?如果对方跟我没有眼神的互动,那对我来说,他是死的状态,跟死人就要闭住嘴不说话。当对方忍受不住这份沉默开始抬头看我的时候,我知道他活过来了, 想与咨询师有链接、有互动了,我们俩有可能产生咨询关系了。这时候根据三原则或者十标准判断他是正常还是异常?对异常的状态顺着说,对于正常的状态下看看是否健康,对健康的状态可以跟对方讲道理,对于不健康的状态反着说讲心心理,提问题。
当你跟孩子唠唠叨叨说个没完的时候,发现孩子一直低头不语,你会怎么做?“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孩子屏蔽了你的唠叨,把自己保护起来,处于装死的状态,这里“死”的状态不是真正的“死”,是装“死”,是“活”的状态,“死”只是一种防御手段—情感隔离。只有家长先闭嘴,才可能让孩子活过来,当然闭嘴是第一步。
一个独自玩耍的小孩子,跟一堆玩具自娱自乐,妈妈几次喊叫,孩子充耳不闻,无动于衷,那么,这时的孩子对妈妈来说就是处于“死”的状态,这里的“死”,是指与妈妈(外界)没有链接,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可是,有很多妈妈并没有识别孩子心理状态的意识,看到孩子对自己的喊叫无动于衷会变本加厉心生抱怨甚至大发雷霆,有用吗?不但没用还可能强化了孩子的保护行为,一开始他可能真的没听见,后来可能故意的听不见,久而久之学会了 “真的”听不见了。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见得没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同理,一个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异常的人不见得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夫妻吵架一方说:我杀了你!另一方气愤填膺:离婚!此时,两人的心理最起码处在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吵架是都在以理据争,在讲理,而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需要讲心理,所以当两个人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时需要有这份觉察的意识,停止讲理开始用情,先平复情绪再说。
如果我们有觉察的意识,认真观察会发现人无时无刻不处于某种状态中。不信我问你,当你认真听课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凳子的存在吗?当你现在开始体验屁股坐在凳子上的感觉时,能觉察到自己的呼吸方式吗?我注意到你在听课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翘起二郎腿,你意识到了吗?如果你意识到了并且认为跷二郎腿是个不雅的动作会开始脸红同时迅速双脚着地,那我就可以通过你这一系列的心理状态识别出你大体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坐姿里,透着家族文化,能够看到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大串的身影。我通过你跟我怎么玩,可以知道你怎么跟自己玩,还可以知道你从小是怎么样被自己的父母玩大的。一个人的气质里,透露着ta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些信息都是我们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里识别出来的。
我们通常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来形容一个人处事圆滑,请问你认为“说人话”难,还是“见人”难?对,“说人话”不难,如果告诉你他是个人不是鬼,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人话,什么是鬼话并选择说人话,难的是如何判断他的状态是人还是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三十岁死了八十岁才埋的人比比皆是。见人(的状态)说人话、见鬼(的状态)说鬼话,鬼话、人话好说,判断人、鬼状态很难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刻意的练习和训练。
二、动情走心,每时每刻保持觉察
“意识”不是背过一段书或者听上几堂课就能够有的,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而获得的。要想练习这种觉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走心”,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周围的人和物以及觉察自己的状态,慢慢练习,才能最终拥有这种意识。
比如我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觉察自己的当下、此时此刻正在搜肠刮肚的思考,企图把自己脑海中关于意识的信息都汇集到一起,知道自己所想的就是所干的,那我现在就是活在当下的状态。如果我在思考的时候想着想着忽然大脑短路,思考断篇,思维奔逸到曾经有一次听课时,台下总有人提各种各样的刁钻问题的场景时,心理产生了恨恨的感觉。我可能会沉浸在这种不好的感觉中很长时间,但是没关系,当我意识到的时候,说明我已经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了。
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不是说自己每时每刻都要保持阳光正能量,而是走心了,知道自己处于哪种状态,才能动情,才有可能推己及人,不断的训练自己识别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我和好朋友中午都有遛弯的习惯,我专注于“遛”,除了脚下的路眼里无他,而她会告诉我今天这个花骨朵比昨天的大点了,昨天还光秃秃的树枝今天吐嫩芽了,同样的景色在她的眼里有了差异,差异就是信息,觉察能力也是发现差异的能力,在心理学里起了个名字叫J.N.D差别感觉域限。
路边的鲜花无论怎样怒放都与你无关,只有你走心了,你心里的花开了才能看到路边的花儿竟然开的如此妖娆。你围着一对双胞胎转上五圈也没分辨出来哪个是姐哪个是妹儿,而她妈妈呢?看同一朵玫瑰花,为啥我会和张艺谋相差至少五十个色差?无他,唯手熟尔,这都是走心训练的结果。
王阳明曾说: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无尽的资源,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神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这个力量就是动情走心赋予你的每时每刻保持觉察的能力。
时刻保持着觉察,具有觉察的意识,是非常难的。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你总是试图打断对方并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意识到了吗?是的,有的人一开始没意识到,听我这样一说意识到自己确实是这样。可是还有一部分人呢,别人都知道他有打断别人的习惯,只有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不知道不要紧,如果人家给他指出来了,他还嘴硬不承认,这样的人有没有,估计也大有人在吧。我啰嗦了这么多就是想强调觉察的重要性,保持觉察的意识比你拥有了多少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意识比知识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