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花儿中的“蒹葭”

花儿中的“蒹葭”

作者: 有孚颙若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09:25 被阅读0次

闲暇时听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在高亢嘹亮的乐声中,回荡着《诗经.蒹葭》的句子:“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某一个时空交错点上,这两者竟然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于是我竟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上去高山望平川》不是花儿中的“蒹葭”吗?

王国维先生评价“蒹葭”:“《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并且说其“洒落”。《蒹葭》表达的正是求而不得的苦闷,哀而不伤,委婉深致。

“蒹葭”为《诗经.秦风》中的一篇,其诗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其诗一叠三唱,回环往复,极符合民歌的形式,而且情感深曲,意境悠远,所以王国维先生说其“最得风人深致。”

再看《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歌词: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起是容易摘起难,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阿哥的白牡丹呀,

摘不到想找的花儿枉然。

不论从艺术上来看,还是从情感上来看,这二者都极为相似。

首先,《蒹葭》以“蒹葭”起兴,次言“有美一人,在水一方”,再言“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上去高山望平川》也用起兴:“上去高山望平川”,次言“平川里有一朵牡丹”,再言“看起是容易摘起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次,便是二者的象征手法。《蒹葭》中“伊人”,指的是什么呢?或伊人,或理想,或者其他。《上去高山望平川》里的“牡丹”也可以作如此解。

这二者都是表达求而不得的苦闷,情感同样哀而不伤,意境上委婉深致。所不同者,一为《诗经》中的诗,用词典雅,一为民歌中的花儿,接近口语。所以,称《上去高山望平川》为花儿中的“蒹葭”,也不为过。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其情感,其意蕴,倘若用方言唱和出来,更有动摇心脾的力量。

相关文章

  • 花儿中的“蒹葭”

    闲暇时听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在高亢嘹亮的乐声中,回荡着《诗经.蒹葭》的句子:“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 蒹葭,蒹葭

    是水流声。 有风。仿佛拂过草香,仿佛安静的潮声。 睁开眼,苍茫澄澈的天空横在我头顶。又一阵风送来潮湿和清香的气味,...

  • 2019年中考福建省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__。(《诗经·蒹葭》) (2)...

  • 读书笔记|蒹葭苍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出自先秦的《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没有...

  • 不懈追求的精神

    《诗经》解读20:蒹 葭——不懈追求的精神 蒹 葭 ——不懈追求的精神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 蒹葭

    那天早上,河里有一种叫作蒹葭的水草,因为昨夜里的寒冷,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霜。一位少年划着自己家的小艇和自己的朋友一起...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蒹葭

    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儿中的“蒹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im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