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0575/2f646c572f020e8a.jpg)
有多少人能都经受住规则漏洞的考验。
行为不规范,是规则漏洞导致的,还是贪便宜的人性注定的。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凡正常的人都会走捷径。只要漏洞能让人受益,或许没几个人能够无视。
和小伟的熟络,还因为工作中我们曾经有过一两次比较深入的接触。这几次印象深刻的交集,使我对他们的工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最初听说厂车队的一些传闻是在车间工作的时候。车间统计员的先生是车队的资深驾驶员,因此她有时会禁不住说起车队的逸闻趣事。
通过她陆陆续续叙述,我大概知道了这个有五六辆解放牌(也有东风牌?)大货车的部门的一些情况。车队主要负责工厂成品的送货工作,有时候也会帮助运输厂里的生产物资。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驾驶员比较富裕,一是他们很逍遥。
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他们的工资和补助似乎比大多数部门都高。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们显得比其他人富裕很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长途出车在外面时的不受约束的特定副业才是他们收入远远高过其他人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在没有高速公路的那个时代,一趟差事三五天,一周多是经常的事。而慢慢行程中的各种艳遇也就成了常常被津津乐道的奇闻。因此,尽管工作辛苦,车队却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厂办高主任安排儿子进了车队就足以说明那个部门有多么热门了。
高主任是一位严厉认真的中年女子,厚厚的近视眼镜后面是一双随时走着犀利眼神的眼睛。或许是因为不直接受她管辖的原因,又或是她对我印象不错且与她儿子关系亲近的原因,我还感觉不明显。但那些直接受她领导,或者必须经常与她打交道的部门却是苦恼连连,怨声载道。可也只能顺从,包括副厂长在多数人对这位深受领导信任女子无可奈何。
当然,在亲情面前,任何严厉公正的人都是一样的无法抗拒。那次闹得有些沸沸扬扬的事就是一个例子,在众多更有资格老师傅的等着的情况下,车队给小伟安排了一辆新车。没有证据显示管着车队人员和物资的高主任给队长打了招呼,但或许也没有人不认为生性孤僻的小伟能上新车,母亲的影响力起了关键作用。
对长途货车驾驶员来说,车辆就是生产力,更好的车意味着更大的生产力。
生产力,不只是对企业,也是对驾驶员本身。那次与小伟的亲自交到,使我真切地亲自印证了传说不只是传说。
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漏洞。
早安,十二月二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