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菲讲散文(一)
阅读笔记第8篇,1060字
1970年出生于江西上饶县郑坊镇,1988年开始职业化阅读,1991-1998年写诗,2002年开始写散文,专注于乡村和自然领域的散文写作,注重野外考察和田野调查。属于长期处于“井喷”状态的散文作家,作品常见于《人民文学》《钟山》《中国作家》《花城》《天涯》等刊,在《长江文艺》《湖南文学》《黄河文学》《黄河》等多家刊物开设散文专栏,是当下在刊物发表散文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近年散文作品出版最多的作家之一,出版散文集《元灯长歌》《深山已晚》《我们忧伤的身体》等30部。曾获三毛散文奖、储吉旺文学奖、方志敏文学奖、百花文学奖、江西省文学艺术奖,以及多家文学期刊年度奖。
散文好选材的标准
一、独辟蹊径,言他人之未言。
言他人之未言,抵达别人未达到的深度,例如李修文《母亲》,月光下割稻,偷偷送我上路的母亲,纵深处推进各种名人的母亲。独特的视角。松树,忍痛并被割松脂。
(1)生命历程中寻找,史铁生《合欢树》,二十岁三十岁时母亲的生命历稆;
(2)换视角,平凡生活中历史、政治、经济去感悟。韩少功哲思。不同学科、母题。
(3)梳理过往,逼视自己。挖掘不一样的生活给历。
二、素材必须鲜活。
傅菲:暴雨,风、雨势,以动写动,拟人。具体。
(1)深入生活,以攫取现实生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塞壬《无尘车间》,东莞电子厂的生活及思考。融入生活去观察。
(2)对笔下的人物和事件,要有深思熟虑的理解,以攫取富有感染力。
(3)在远离第一现场时,作家需要为书写对象注入丰沛的想象力。《盆地的深度》
三、选材必须贴近生活又贴近内心
贴近生活:你要关注当下的生活状态,但同时要注意,选取的日常生活素材,要符合生活逻辑、符合自然逻辑。
凌空虚蹈的乡村散文:炊烟……写作者以怀乡的姿态出现,没有贴近和深入泥土,蔑视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挣扎,不了解底层人内心的练荒凉和痛苦,以至于作品显得虚假或精神贵族化。
贴近生活的乡村散文:坚持乡野调查,真正俯下身去,用深入、平视的立场,去观察、理解你的写作对象。
选材必须贴近生活又贴近内心
贴近内心
散文有自己的“磁场”,这是一个散文家的血气和精神内核,选材要贴近作家的精神内核。
例如:(案例)在这瓜果飘香的季节,走进丰收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一片殷红。
我亲身体验摘苹果的快乐,第一次仔细观赏苹果片上晶莹剔透、形如椰树的美丽“冰糖心”,品尝这份甜蜜,分享收获的喜悦,耳边油然响起那首经典老歌一“边疆处处赛江南”。
(素材是表象的描写,与内心无关)
选材必须贴近生活又贴近内心
案例:陈年喜《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四、引起读者的共情
我的祖父不同时期生活。家史与时代、历史相关。
网友评论